
專心研究。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後集·誤書廟諱》:“縣尉不究心職事,至於格目亦忘署名,可見無狀。” 明 宋濂 《<白雲稿>序》:“ 濂 之有志為文不下於 伯賢 ,古今諸文章大家亦多究心。”《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小弟卻不曾究心于此道。” 錢仲聯 《黃公度先生年譜·同治九年》:“先生本年因研究 天津 教案事,取《萬國公報》及製造局所出書盡讀之,先生之究心時務自此始。”
“究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究心”指專心研究、深入探究,強調對某一事物或領域的專注與投入。例如:
構詞解析
古籍用例
多用于學術或專業領域,表示對課題的深入探索。例如:
近義詞包括“潛心”“專研”,反義詞如“敷衍”“懈怠”。其核心始終圍繞“專注探究”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究心》一詞的意思是探究内心、尋求真實與本質。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究”與“心”。
在《究心》兩個字中,它們的部首分别是“穴”和“心”,其中“究”的筆畫數為5畫,“心”的筆畫數為4畫。
《究心》一詞源自佛教禅宗,在修行者探索内心、追求真實自性的過程中,将内心的明了稱為“究心”。在繁體字中,《究心》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究心》兩字為例,在古代可能寫作“究”(上部分寫為“巠”,下部分寫為“工”),“心”(上部分寫為“忄”,下部分寫為“∥”)。
1. 他用心究心,最終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靜和滿足。
2. 學習佛法需要不斷究心,領悟其中的真谛。
1. 究明:探究事物的真相。
2. 心境:内心的感受和情緒。
尋真、探幽、追尋、探究。
放棄、不關心、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