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感應的意思、電磁感應的詳細解釋
電磁感應的解釋
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或導體周圍磁場改變時,在導體上會産生電動勢,這種現象稱“電磁感應”。電動機、發電機、變壓器以及許多電器、儀表都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成。《文彙報》1991.10.19:“從1831年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到1876年發明勵磁發電機;再到1882年建立發電廠,導緻電氣時代的到來。”
詞語分解
- 電磁的解釋 電性與磁性的統稱詳細解釋 物質所表現的電性和磁性的統稱,如電磁感應、電磁波。
- 感應的解釋 物理學名詞。一個物體如電導體、可磁化體、電路内部由于另一類似激發物體的接近但不接觸或者由于磁通的變化而産生的電荷、磁性或電動勢 因受外界影響而引起相應的反應自然界現象對于人間情緒有種種不同的感應,
網絡擴展解釋
電磁感應是指閉合導體回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回路中産生感應電動勢的現象。這一現象由英國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于1831年發現,是電磁學的重要基礎之一。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基本原理
-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磁通量變化率成正比。公式為:
$$
mathcal{E} = -frac{dPhi_B}{dt}
$$
其中,$mathcal{E}$為電動勢,$Phi_B$為磁通量,負號表示方向(楞次定律)。
- 楞次定律: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即“來拒去留”)。
2.關鍵條件
- 産生電磁感應需滿足以下任一情況:
- 導體切割磁感線(如線圈在磁場中旋轉);
- 磁場隨時間變化(如通電線圈附近放置另一閉合線圈)。
3.典型應用
- 發電機:通過機械能驅動線圈在磁場中旋轉,将動能轉化為電能。
- 變壓器:利用交變磁場在初級和次級線圈間傳遞能量。
- 電磁爐:變化的磁場在金屬鍋底産生渦流發熱。
- 無線充電:通過交變磁場實現電能的非接觸傳輸。
4.物理意義
電磁感應揭示了電與磁的緊密聯繫,為麥克斯韋方程組提供了實驗基礎,并推動了電磁波理論的發展。它不僅是現代電力工業的核心原理,也在電子技術、通信等領域廣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電磁感應(Emi)是指在磁場或電場的作用下産生感應電動勢和電流的現象。該詞由兩部分組成,拆分成“電”和“磁感應”。以下是有關這一詞彙的一些信息。
- 外觀:電字的部首是電,磁字的部首是石。電字共有11畫,磁字共有12畫。
- 來源:《電磁感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物理學領域,用來描述當磁場發生變化時,會在導體中産生感應電流的現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的電磁學研究。
- 繁體字:電磁感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電磁感應”。
-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電”字可以寫作“電”,“磁”字可以寫作“瓻”。而“感應”則沒有變化。
- 例句:一種常見的例句是:“迅雷從雲霹靂,萬骨齊從電心觸。”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電磁感應産生的力量和效果。
- 組詞:與電磁感應相關的組詞有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定律、電磁感應強度等。
- 近義詞:電磁感應的近義詞可以是電磁誘導,電磁發射等。
- 反義詞:沒有明确與電磁感應相反的詞彙,因為電磁感應是一種物理現象,有它特定的定義和描述。
總之,電磁感應是指在磁場或電場的作用下産生感應電動勢和電流的現象。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電(11畫)和磁(12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的物理學研究。在繁體字中寫作“電磁感應”,古時候漢字寫法會有所不同。組詞有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定律等。近義詞可以是電磁誘導,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例句可以用來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含義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