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的意思、茅草的詳細解釋
茅草的解釋
[thatch grass] 草名。即“白茅”。各種可用于或適于蓋茅屋屋頂的常見高杆粗禾草的泛稱。禾本科,多年生草本
詞語分解
- 茅的解釋 茅 á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開花,後生葉,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莖可食,亦可入藥。葉可編蓑衣(亦稱“白茅”):茅草。茅廬。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專業解析
茅草(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溫帶至熱帶地區。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植物學釋義
茅草根系發達,莖稈直立,葉片狹長呈線形,邊緣鋒利,圓錐花序頂生,密生銀白色絲狀柔毛。其適應性強,常見于山坡、荒地及田埂。《中國植物志》将其歸類為禾本科白茅屬,強調其“地下根莖橫走,具鱗片,是水土保持的先鋒植物” 。
二、文化象征與曆史記載
- 貧賤與堅韌
《說文解字》釋“茅”為“菅也”,古人以茅草搭建屋舍(“茅屋”),象征清貧而堅韌的生活狀态。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映襯民生疾苦。
- 祭祀與禮儀
先秦時期,茅草用于縮酒祭祀(濾去酒渣),《周禮·天官》載“祭祀共蕭茅”,鄭玄注:“茅以縮酒,去滓也。”
三、實用價值與民俗應用
- 藥用功效:根莖稱“白茅根”,《本草綱目》載其“甘寒無毒,止吐血衄血,治淋瀝崩中” ,現代醫學證實其具利尿、止血作用。
- 生活材料:民間編織蓑衣、草席,亦作牧草或燃料。《詩經·豳風》有“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之句,描述采茅草搓繩的場景。
四、語言衍生與成語典故
- “名列前茅”:春秋時楚國行軍以茅草為旌旗,前列士兵執茅,故指成績領先(《左傳·宣公十二年》)。
- “三顧茅廬”:以諸葛亮隱居茅草屋喻禮賢下士,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參考資料:
-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 撰,清·段玉裁 注)
-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 《周禮注疏》(漢·鄭玄 注,唐·賈公彥 疏)
網絡擴展解釋
“茅草”是漢語中常見的植物名稱,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茅草即白茅(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屬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點是莖稈高直,葉片細長,常生長于荒地、山坡等地。古漢語中,“茅”字從“艸”(草字頭)、“矛”聲,本義即指白茅()。
二、主要特征與用途
- 形态特征
葉片邊緣鋒利,根莖發達,生命力頑強,常被視為難以清除的雜草()。
- 傳統用途
- 建築材料:幹燥後用于覆蓋屋頂(如“茅屋”),如杜甫詩句“卷我屋上三重茅”()。
- 編織器物:葉片可制作蓑衣、草席等()。
- 藥用價值:根莖入藥,性寒,可涼血止血、清熱通淋()。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學中,茅草常象征簡樸的田園生活或荒涼景象。例如:
- 古詩文中的“茅檐”“茅舍”體現鄉村意境();
- 成語“茅塞頓開”以茅草比喻思維阻塞後的豁然開朗()。
四、其他相關詞彙
- 近義詞:白茅、菅草()。
- 書面表達:古文中“草茆”也指茅草,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觀()。
若需了解具體藥用方法或植物分類細節,可進一步查閱植物學資料或中醫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敗沮迸兵辯鋒癟塌塌鼻息如雷炒米茶市車兵垂曜粗糠點籌郎凍泉斷绠奉公正己罘思斧碪弓箭社狗氣殺光施桂客鼓物海賊浩鬧橫刀躍馬何庸黃鹄樓胡倫箋花夾衣解纾鯨珠就名開拓蠟沈連緜書羅馬教廷虜役盲陋默坐平貸青使清怡七星冠權臣羣輩驅鹽車鋭旅三荒五月舌尖口快剩索受律爽飒戍兵隋祭踏飡他心騰倚裼襲五色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