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茹的意思、吐茹的詳細解釋
吐茹的解釋
(1).吐剛茹柔。《舊唐書·溫造傳》:“然 造 之舉奏,無所吐茹。朝廷有喪不以禮、配不以類者,悉劾之。”《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八年》:“ 祐 數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 明 劉基 《郁離子·天道》:“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聽從其自善惡乎?将善者可欺,惡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參見“ 吐剛茹柔 ”。
(2).比喻為政的寬嚴。 唐 白居易 《崔鹹可洛陽縣令制》:“然宰大邑,如烹小鮮。人擾則疲,魚擾則餒;寬猛吐茹,其鑒于茲。”
(3).比喻錢財的出入。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節色6*欲》:“是天也者,用地之物也;猶男為一家之主,司出納吐茹之權者也。”
詞語分解
- 吐的解釋 吐 ǔ 使東西從口裡出來:吐痰。吞吐。吐剛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軟的;喻欺軟怕硬)。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納新。 說出:吐話。一吐為快。 吞納咽 吐 ù 内髒裡的東西從口裡湧出:嘔吐。上吐下瀉。 把吞沒的東西退出來:吐還不義之財。 吞納咽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茹的解釋 茹 ú 吃,引申為忍受:茹素。茹葷。茹痛(忍痛)。含辛茹苦(原意吃苦辣的東西,引申為忍受辛苦)。茹古涵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識)。 臭,敗:“以茹魚去蠅,蠅愈至,不可禁”。 柔軟:“柔茹而寡斷。 菜:“菜茹有畦”。 根互相牽連的樣子:“拔茅茹”。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吐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吐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源于"吐剛茹柔"這一成語的簡縮形式。主要解釋如下:
-
本義與成語來源:
- "吐茹"的本義指"吐出硬的,吃下軟的",比喻欺軟怕硬、畏懼強橫而欺壓弱小。
- 其完整形式"吐剛茹柔"典出《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這裡贊美仲山甫不欺軟怕硬的美德,反襯了"吐剛茹柔"的卑劣行為。
-
引申義與行為特質:
- 引申為形容人處事不公、沒有原則、趨炎附勢。指對待不同的人或事,根據其強弱、地位高低而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對強者阿谀奉承、對弱者欺淩壓迫。
-
詞義構成分析:
- 吐:本義是使東西從嘴裡出來,引申為抛棄、排斥。
- 茹:本義是"吃",引申為包含、忍受、接納。
- 因此,"吐茹"字面即"排斥(剛硬者)而接納(柔軟者)",形象地描繪了欺軟怕硬的行為模式。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吐茹"及"吐剛茹柔"有詳細釋義和引證,明确指出其源自《詩經》,并解釋其比喻義。這是目前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注:線上公開訪問受限,通常需通過圖書館或付費數據庫查閱)
- 《辭源》(第三版):作為一部主要收錄古漢語詞彙和文史典故的大型辭書,對"吐剛茹柔"的詞源(《詩經》)和含義("比喻怕強欺弱")有明确解釋。商務印書館出版,具有很高的學術權威性。(注:線上公開訪問受限,通常需通過圖書館或付費數據庫查閱)
-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出版,收錄大量古代漢語詞彙,對"吐剛茹柔"的解釋清晰準确,點明其出處和含義。
- 《詩經》原典:《大雅·烝民》篇是理解"吐茹"含義最原始、最根本的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吐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
吐剛茹柔
源自成語“吐剛茹柔”(出自《詩經·大雅·烝民》),意為“怕硬欺軟”,即對強硬者退讓,對軟弱者欺淩。例如《舊唐書·溫造傳》提到溫造在舉奏時“無所吐茹”,指其不畏強權、不欺弱小的正直态度。
-
比喻為政的寬嚴
指執政時寬厚與嚴厲的平衡。如白居易《崔鹹可洛陽縣令制》中以“寬猛吐茹”形容治理大邑需像烹小鮮般掌握火候,避免過度幹預。
-
比喻錢財的出入
引申為財務收支的管理,但具體文獻例證較少,可能因語境不同而靈活使用。
二、詞源與用法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史書和政論,如《資治通鑒》用“不吐茹之節”贊揚官員的剛正不阿。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
三、關聯擴展
- 近義詞:欺軟怕硬、外強中幹(僅限“吐剛茹柔”義項)。
- 反義詞:剛正不阿、不卑不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碑榜邊使标準件筆立兵輪捕治車塵馬迹承搭騁懷遊目吃勞金東堂夢洞心駭耳恩情礬石粉頭腐惡高縱疙疸根追孤離國惡骨肉相連胡匪貨器監試鲸吞蠶食疾醫沮梪克己苛捐雜稅愧慄枯僧苦月掠剩使米蛀蟲牧羊瓢笠綦迹窮池之魚缺齾榷揚屈宋惹事商飇射流深語飾潤説表説頌嗣響套紅天貴鐵牛缇鑰童奴吳偉業五藏六府顯休小比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