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吐剛茹柔。《舊唐書·溫造傳》:“然 造 之舉奏,無所吐茹。朝廷有喪不以禮、配不以類者,悉劾之。”《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八年》:“ 祐 數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 明 劉基 《郁離子·天道》:“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聽從其自善惡乎?将善者可欺,惡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參見“ 吐剛茹柔 ”。
(2).比喻為政的寬嚴。 唐 白居易 《崔鹹可洛陽縣令制》:“然宰大邑,如烹小鮮。人擾則疲,魚擾則餒;寬猛吐茹,其鑒于茲。”
(3).比喻錢財的出入。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節色6*欲》:“是天也者,用地之物也;猶男為一家之主,司出納吐茹之權者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吐茹漢語 快速查詢。
“吐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吐剛茹柔
源自成語“吐剛茹柔”(出自《詩經·大雅·烝民》),意為“怕硬欺軟”,即對強硬者退讓,對軟弱者欺淩。例如《舊唐書·溫造傳》提到溫造在舉奏時“無所吐茹”,指其不畏強權、不欺弱小的正直态度。
比喻為政的寬嚴
指執政時寬厚與嚴厲的平衡。如白居易《崔鹹可洛陽縣令制》中以“寬猛吐茹”形容治理大邑需像烹小鮮般掌握火候,避免過度幹預。
比喻錢財的出入
引申為財務收支的管理,但具體文獻例證較少,可能因語境不同而靈活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史籍原文。
吐茹(tù rú)指的是*********的傳統姓氏,是一個常見的姓氏之一。
吐茹的部首是口(kǒu),拆分後的筆畫為丨(gǔn)和⺖(shū)。
吐茹姓源自*********,是蒙古族特有的姓氏之一。*********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區。
吐茹的繁體字為吐茹。
吐茹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未有明确記載,可能根據不同的古籍、碑銘等資料有所差異。
他的名字叫吐茹,是*********的姓氏。
吐茹并非常見的用于組詞的姓氏,一般作為獨立的姓氏存在。
吐茹并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姓氏。如果要找類似的姓氏,可以考慮其他*********姓氏,比如蒙古、烏蘭等。
吐茹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姓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