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ver hear in past history] 從古至今,聞所未聞。形容新奇
吳江 阙大尹接得 南陽衛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此事曠古未聞。——《警世通言》
“曠古未聞”是一個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指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強調事物極其罕見或新奇。其中“曠古”意為“遠古以來”,“未聞”即“未曾聽聞”。
出處與演變
用法與結構
“這種技術突破堪稱曠古未聞,引發了學術界轟動。”
近義與反義
擴展說明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常見于曆史、文學作品中,需注意與“曠古未有”(強調“存在”)的細微區别。
曠古未聞是一個成語,意為“在古代從未聽說過的事情”。它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事物極其罕見、前所未有。
成語“曠古未聞”由三個漢字組成。
曠: 部首為日,總筆畫數9。
古: 部首為口,總筆畫數10。
未: 部首為木,總筆畫數5。
聞: 部首為門,總筆畫數9。
《史記·漢高祖本紀》記載了“九江王自立為沛公,度不見久,兵衆多,士卒曠古未有”,這是“曠古未聞”一詞最早出現的地方。
《曠古未聞》是《曠古未聞》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成語“曠古未聞”的字形在古代和現代大緻相同,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略有變化。
這個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全城的轟動,大家對于這件曠古未聞的事件都感到震驚。
- 曠世難得:形容某個人才或事物非常罕見且出色。
- 未聞其名:形容某個人或事物沒有受到過任何人的提及或了解。
- 罕聞鮮見:形容某個事件或事物非常罕見,幾乎沒有人聽說過。
注意:以上的詞語都是由“曠古未聞”這個成語拆分而成的。
- 前所未有:意思與曠古未聞相近,都表示某個事件或事物非常罕見、前所未有。
- 聞所未聞:意思與曠古未聞相似,都表示某個事件或事物從未聽說過。
- 世人皆知:與曠古未聞相反,表示某個事件或事物被衆人所熟知。
- 廣為人知:意思與曠古未聞相反,表示某個事件或事物被廣大人民所知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