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天帝。 三國 魏 曹植 《武帝诔》:“棄離臣子,背世長終。兆民號咷,仰愬上穹。” 南唐 李中 《下蔡春偶作》詩:“採蘭扇枕何時遂,洗慮焚香叩上穹。”《剪燈馀話·泰山禦史傳》:“罪惡貫盈,靈祇共憤……隨即奏聞上穹,已正典憲。”
“上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上穹”由“上”(指方位高處)和“穹”(指天空、穹頂)組合而成,意為上天、天帝,常用來形容超越現實的高度或廣闊無垠的意境。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詩詞古文網(來源3、4、6)。
上穹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天空或者宇宙的頂部,指的是人們所能觸及或所能看到的上方區域。它常用于描述廣闊遼遠、無垠無邊的天空或宇宙。
上穹的拆分部首為“穴”和“龍”,其中“穴”是上面的穴形部首。“穴”的拆分筆畫是5畫,“龍”的拆分筆畫是5畫。
上穹的來源可能與天文觀察有關,當古人仰望天空時,他們發現在無垠的上方區域有一種無法觸及的存在。因此,他們将這個區域稱為“上穹”。此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上穹」。
在古時候,上穹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穹”字在古代可能會被寫作“窮”或“䦛”,而“龍”字則保持基本不變。因此,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是“窮龍”或“䦛龍”。
1. 他擡頭望向上穹,感歎着宇宙的遼闊無垠。
2. 夜晚的上穹布滿了星星,美得讓人陶醉。
1. 上天:指向天空或宇宙上方。
2. 穹隆:形容天空高遠、遼闊壯麗。
上空、天穹、蒼穹
下界、地面、深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