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面老的意思、黃面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面老的解釋

(1).猶言黃面老禅。 明 李贽 《複鄧石陽書》:“夫黃面老 瞿曇 ,少而出家者也。 李耳 厭薄衰 周 ,亦遂西遊不返,老而後出家者也。”

(2).泛指佛像,并用以喻臘梅。 宋 楊萬裡 《蠟梅》詩之四:“江梅珍重雪衣裳,薄相紅梅學杏妝。渠獨小參黃面老,額間艷艷發金光。” 清 曾燠 《觀音寺僧道源獻蠟梅一枝酬以數句》詩:“道人能參黃面老,當為五祖開道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面老”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佛教相關釋義

  1. 指代釋迦牟尼或佛像
    因佛像面部常塗金黃色,故以“黃面老”代稱佛像,或特指釋迦牟尼(又稱“黃面老禅”)。例如:

    • 明代李贽《複鄧石陽書》中提到“黃面老瞿曇(釋迦牟尼)”。
    • 宋代陳與義詩句“黃面老禅”也指釋迦牟尼。
  2. 佛教文化中的引申
    該詞常被用于禅宗文獻或文人作品中,體現對佛法的敬稱或借喻,如李贽文中将“黃面老之道”與文人思想結合。

二、文學中的比喻義

  1. 喻指臘梅
    因臘梅花色金黃,形似佛像面容,宋代詩人楊萬裡在《蠟梅》詩中寫道:“渠獨小參黃面老,額間艷艷發金光”。
    清代曾燠《觀音寺僧道源獻蠟梅一枝》亦用此喻:“道人能參黃面老,當為五祖開道場”。

三、綜合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佛教與文學的雙重含義并存。部分學者認為“黃面老禅”為原始釋義,而臘梅的比喻是文人基于形态相似性的再創造。


提示:若需更詳細的文獻出處或詩詞原文,可參考、4、7中的具體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面老》的意思

《黃面老》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面色黃瘦的老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面老》的拆分部首為黃,面、老分别為獨立的字。其中,黃的部首為黃字的“黑”部(⾔部首),面的部首為頁字的“⾯”部(頁部首),老的部首為⻋字的“ㄒ丨”部(⻋部首)。

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黃的筆畫數為八畫,面的筆畫數為九畫,老的筆畫數為八畫。

來源和繁體

《黃面老》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用來形容年老體弱、面色黃瘦的老人。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也常用此詞描繪衰老的畫面。

在繁體字中,黃、面、老的字形保持不變,沒有任何改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存在一定變化。以黃為例,古時寫作仿

從字形來看,黃的古字形更為象形化,與現在的字形相比,更加生動有趣。

例句

1. 他走到老人身邊,看着那位黃面老,感慨萬分。

2. 那個黃面老依舊堅持自己的信念,不顧年歲之大,繼續奮鬥。

組詞

黃面、黃面書生、黃面獠牙、黃面人、面容黃瘦。

近義詞

黃臉老、面黃肌瘦、黃面如黃土、面黃色瘦。

反義詞

紅光滿面、面色紅潤、健康面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