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刍食的意思、刍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刍食的解釋

刍糧。《商君書·來民》:“臣之所謂兵者,非謂悉興盡起也,論境内所能給軍卒、車騎。令故 秦 兵、新民給芻食。” ********* 《五一紀念日于現在中國勞動界的意義》:“小羊的遊玩,亦是預備他的刍食的生活。”參見“ 芻糧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刍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刍”指草料或飼料,“食”即食物,合指供牲畜食用的草料或糧草。例如《商君書·來民》中提到的“新民給刍食”,即指為移民提供牲畜所需的草料。

  2. 軍事與經濟用途
    在古代文獻中,“刍食”常與軍隊後勤相關,如《商君書》中的“刍糧”即指戰馬所需的糧草補給,屬于軍事物資的範疇。


引申含義

  1. 比喻思想的貧乏
    據《孟子·告子上》的解析,“刍食”被引申為比喻人的思想或知識貧瘠,如同牲畜僅能食用草料,缺乏對精深事物的理解能力。例如形容“思維狹隘、見識淺薄”之人。

  2. 文學作品中的意象
    宋代劉攽詩句“束刍食骐骥,鬥水活蛟龍”中,“刍食”與“鬥水”并列,暗喻對人才的簡樸供養;明代孫承恩詩則強調“足刍食”是兵家要務,突顯其戰略價值。


使用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刍食

刍食(chú shí)是一個指代動物食物的詞彙,同時也可以引申為人類對于粗淺的知識或者淺嘗轍止的學問的批評。下面将對刍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介紹。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刍食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刂和食。刍食的總筆畫數為9個。

2. 來源

刍食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中的“禽犢剝人而不惡其風味,則非人也。萬物刍狗,君子不食。”從此開始,刍食便用來形容人類不應該降低自己的道德标準或者美學追求,而迎合媚俗的行為。

3. 繁體

繁體字中,“刍”和“食”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刍食的寫法略有不同。古代的“食”字的頂部是一個帽子狀的三點形狀,并且底部有兩個較長的豎形。

5. 示例

以下是使用刍食一詞的兩個例句:

他一直刍食于社交媚俗之道,喪失了原有的美學追求。

别刍食那些淺嘗轍止的知識,應該繼續探索更深層次的學問。

6. 相關詞語

組詞:半刍、刍議、食言、寒食節

近義詞:媚俗、淺嘗轍止、鄙俗

反義詞:學究、深思熟慮、博學多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