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義的意思、兩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義的解釋

謂君臣兩者應該做的合理、適宜的事。《後漢書·來歙傳論》:“夫專使乎二國之間,豈厭詐謀哉?而能獨以信稱者,良其誠心在乎使兩義俱安,而己不私其功也。” 宋 曾鞏 《驸馬都尉王師約轉觀察使制》:“蓋爾自初仕迄此,再增厥位,皆以歲滿應於遷格,則朕之謹于信賞,爾之安其常守,上下之際,豈不兩義俱得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義"在現代漢語中作為一個獨立的合成詞較為罕見,它更常見的是作為構詞語素出現在其他詞彙中(如"歧義"、"同形異義"等)。其核心含義需拆解其構成字"兩"和"義"來理解,并結合其在語言中的實際應用:

  1. "兩"的含義:

    • 基本義: 數詞,表示數目"二"。常用于成對出現的事物或雙方。例如:"兩本書"、"兩岸"、"兩全其美"。
    • 引申義: 表示"雙方"或"兩方面"。例如:"兩可"(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兩便"(對雙方都方便)、"兩難"(進退都難)。
    • 來源: 該字源遠流長,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其形,本義即為數詞"二"。其字形演變體現了古代計數方式的痕迹。
    • 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11頁。
  2. "義"的含義:

    • 基本義: "意義"、"意思"、"含義"。指語言文字或其他符號所表示的内容。例如:"詞義"、"定義"、"字義"。
    • 引申義: 包含"道理"、"正義"、"合乎正義或公益的"、"情誼"、"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等多種含義。但在"兩義"這個組合中,主要取其"意義"、"意思"的核心義項。
    • 來源: "義"(繁體為"義")字由"羊"和"我"組成,本義與祭祀、儀容、善、美有關,後引申出"適宜的道理、行為"以及"意義"等含義。"意義"這一義項在古代文獻和字書中也早有記載。
    • 權威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547頁;《說文解字》(許慎著),中華書局影印本,對"義"的本義有詳細闡述。
  3. "兩義"的潛在理解與應用:

    • 将"兩"和"義"組合起來,"兩義"最直接、最核心的理解是指兩種意義、兩個意思或雙重含義。
    • 雖然它本身在現代漢語中不是一個高頻獨立使用的詞,但其構成邏輯清晰。它可能出現在特定的語境或古白話中,意指一個詞語、符號或事物具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或内涵。
    • 更常見的是,這個概念體現在語言學中的"一詞多義"現象上,即一個詞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關聯的意義。例如,"包袱"一詞既有"包裹"的意思,也有"負擔"的意思。
    • 相關概念參考: 語言學中"多義詞"(Polysemy)的概念廣泛存在于各類語言學著作和教材中,如《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锵著),北京大學出版社,詳細讨論了詞的多義性及其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兩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和文獻來源進行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文獻中的核心含義(君臣職責)

根據、、等權威詞典記載,“兩義”原指君臣雙方應盡的合理職責,強調在特定關系中各自需遵循的道義準則。例如:

二、現代用法的延伸(雙重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一個詞語具有兩個不同意義”,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古籍中未見明确對應,可能是詞義演變後的引申,需注意語境區分。

其他補充說明

建議在閱讀古文時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現代語境下則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隘阒阿裡斯托芬柏路拜墓白足禅僧粲者聰刻厝火燎原大衍防肅費時佛衣該閡該攝丐閑弓勢棝鬥故作夯歌荷重紅衣炮黃檗宗儉不中禮箋素監閱勦辦角錐稽城譏忿敬謝不敏軍勞課僮空頭情扣壺長吟駃河連形慢違明亮隔明旨輕儳青瑣郎齊竦秋收東藏雀钗入魔升常搠筆說話客熟睡司衡厮殺踏語特進通曆望白署空完妥微漸違理巫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