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绡的意思、生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绡的解釋

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古時多用以作畫,因亦以指畫卷。 唐 韓愈 《桃源圖》詩:“流水盤迴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 宋 王安石 《學士院畫屏》詩:“六幅生綃四五峰,暮雲樓閣有無中。” 清 吳偉業 《永和宮詞》:“ 上林 花鳥寫生綃,禁本 鐘 王 點素毫。” 蘇曼殊 《調筝人将行屬繪金粉江山圖題贈》詩之二:“送卿歸去海潮生,點染生綃好贈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生绡”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生绡”讀作shēng xiāo,指未經漂煮的原始絲織品。古時因質地輕薄、適合作畫,常被用作畫布,因此也代指畫卷。例如唐代韓愈《桃源圖》中“生綃數幅垂中堂”,即描繪了以生绡為載體的畫作。

  2. 詳細釋義

    • 字義分解:“绡”本義為生絲或生絲織物(如《說文解字》載“生絲也”),質地半透明,常用于制作頭巾、衣物等;“生”則強調未加工的狀态。
    • 工藝特點:生绡需經過缫絲、織造等工序,但因未漂煮,保留了天然纖維的質感,適合繪畫時暈染墨色。
  3. 文學與藝術用途
    宋代歐陽修《漁家傲》中“生绡畫扇盤雙鳳”,以及王安石“六幅生綃四五峰”等詩句,均體現了生绡作為畫布在詩詞中的意象。其輕薄特性也用于制作團扇、屏風等工藝品。

  4. 相關延伸
    在部分語境中,“生绡”被引申為“初生事物”的象征,如提到其可形容“新鮮感或初次體驗”,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絲織工藝或詩詞中的具體例證,可參考、4、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生绡

生绡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拆分部首為“生”和“绡”,它的筆畫數為10畫。

生绡的來源

生绡源于古代漢語,最初是用于指代剛出生的蠶繭。後來逐漸擴展為指代蠶繭煮熟後的絲線,成為紡織領域的術語。

生绡的繁體形式

生绡的繁體字為「生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生绡的字形略有不同。其中,“生”字的上部多用“母”作邊旁,下部多使用“牛”作邊旁。而“绡”字的上部為“糸”作邊旁,下部多用“翏”作邊旁。

生绡的例句

1. 她手工精湛,能将生绡編織成美麗的衣物。

2. 這件生绡制成的披肩柔軟光滑,觸感十分舒適。

生绡的組詞

1. 绡絲:指的是蠶繭内的絲線。

2. 绡帶:指的是用绡絲制成的裝飾品。

3. 绡繡:指的是用绡絲進行繡制的刺繡藝術。

生绡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生絲、蠶絲。

反義詞:熟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