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石的意思、冠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石的解釋

(1).以三石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認為是将有天子興于民間的一種祥瑞。《漢書·劉向傳》:“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為其人微象。 孝昭帝 時,冠石立於 泰山 ,仆柳起於 上林 。而 孝宣帝 即位。”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冠山下有石自立,三石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時 襄平延裡 社生大石,長丈餘,下有三小石為之足。或謂 度 曰:‘此 漢宣帝 冠石之祥。’”參閱《漢書·眭弘傳》

(2).山名。今名 聰山 ,在 山東省 費縣 西北。《漢書·地理志上》:“ 冠石山 , 治水 所出。”《清史稿·地理志八》:“﹝ 沂州府 費縣 ﹞西北: 聰山 , 浚水 出。即《地理志》‘ 南武陽 冠石山 治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冠石是漢語詞彙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組合。《漢語大詞典》将其基本釋義解釋為"頂端突出的岩石",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遊記》中記載"山巅冠石如鵝首"即為此類自然景觀描述。此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另有引申義項,指代"奠定基業的核心事物",該用法源自《漢書·隗嚣傳》"天命有歸,将軍欲守孤城,欲為冠石耶"的典故,其中冠石喻指支撐政權的重要基石。

從構詞法分析,"冠"取象于古代禮冠的形制特征,本義為覆蓋于頂端的重要飾物;"石"則保持其物質屬性的本義,二者結合構成偏正結構複合詞。這種構詞方式符合《古代漢語通論》中關于器物類名詞的構詞規律,通過具象物體表達抽象概念。

在語義演變方面,據《漢語詞源辭典》考證,該詞漢代已産生政治象征義項,唐代筆記《酉陽雜俎》載"泰山冠石現,則天下安"的記載,顯示其逐漸發展為祥瑞符號。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文學修辭,如茅盾《子夜》中"實業乃立國冠石"的比喻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冠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祥瑞之石
    指以三塊石頭為底座、矗立于地面的大石,古人視其為預示将有天子從民間興起的祥瑞。這一說法源自《漢書·劉向傳》中的記載:“冠石立於泰山,仆柳起於上林”,顔師古注引文獻解釋其象征意義()。

  2. 山名
    即今山東省費縣西北的“聰山”,曆史上曾被稱為冠石()。

  3. 現代引申用法
    另有資料提到“冠石”作為成語,表示“在某一領域極為卓越的人”,發音為guàn shí,但此用法較少見,且與其他來源存在差異,可能屬于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


曆史背景補充:漢代文獻中,冠石與自然異象關聯,被賦予政治預言性質,例如《漢書》記載其出現與漢宣帝即位相關,反映了古人“天人感應”的思想。

别人正在浏覽...

捱三頂五便巧鄙略才恰車箍辘會綽态賜灌大奸殿試締綸低錢獨無峨峨洋洋彷彿法語豐采鳳德浮說綱柄鈎剝瓜蔓抄合金鋼燋淪街區敬同金字嫉賢傲士觊心甪直幔帷門徒謬恩木腔牛牛判書偏辭撇吊疲劇遷诏旗籍青方青藍冰水窮域擾柔仁同一視颯灑深亮绶帶獸害素蕤鐵節鞭退還徒擁虛名微渦問諸水濱無朕五殖閑串下濕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