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指佛身所發出的光明。亦泛指身上的光華。 南朝 梁 劉潛 《平等寺刹下銘序》:“釋梵奪其身光,日車貶其輪照。” 明 湯顯祖 《明孀篇為司農郎武陵丁君有周母夫人作》:“何止眼為名,身光亦飛騰。”
(2).謂身受榮光。 三國 魏 高允 《酒訓》:“ 商辛 耽酒, 殷 道以之亡; 公旦 陳誥, 周 德以之昌。 子反 昏酣而緻斃, 穆生 不飲而身光。”
“身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佛身或修行者身上散發的光明,象征智慧與功德。這一含義常見于佛教經典及文學作品中。例如:
指人因德行或成就而獲得榮耀。例如: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現代釋義,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身光是一個比喻性的詞彙,用來形容人的形象、容貌或氣質非常美麗、璀璨閃耀的意思。
身光的字是由“身”和“光”兩個部首組成。
“身”字的部首是“自”,總共6畫。
“光”字的部首是“兒”,總共6畫。
身光一詞源于古文學作品,多見于唐代的詩詞和後來的文言小說中。
在繁體字中,身光保持不變,仍然寫作「身光」。
在古代,身光的寫法有時稍有變化,例如在《莊子·徐無鬼篇》中,身光也有可能寫作「身容」。
1. 他的容貌非常美麗,仿佛身光四射。
2. 那位歌手的氣質真是身光璀璨。
3. 她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身光,吸引了衆人的目光。
身光組詞舉例:身光筆畫、身光部首、身光來源等。
身光的近義詞包括:容光煥發、光彩照人、明豔動人等。
身光的反義詞可以是:黯淡無光、黯然失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