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枚乘 《七發》:“衍溢漂疾,波湧而濤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後因以“鷺濤”指波濤。 唐 駱賓王 《夏日遊德州贈高四》詩:“鷺濤開碧海,鳳彩綴詞林。” 宋 林逋 《即席送江夏茂才》詩:“一點風帆若為望,海門平闊鷺濤秋。”
(2).比喻人的才情。 清 蒲松齡 《代畢信涉通王受茲啟》:“鳳彩鷺濤,露才情於鉛槧;鏤膺虎韔,試遊戲於雕弧。”
“鹭濤”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源于西漢文學家枚乘的《七發》。原文描寫波濤初起時“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即用白鹭群飛時的動态比喻波濤翻湧的景象。因此,“鹭濤”成為波濤的代稱。
文學應用示例:
清代蒲松齡在《代畢信涉通王受茲啟》中,用“鹭濤”比喻文采和才華:“鳳彩鹭濤,露才情於鉛槧”,此處将才情與波濤的壯美類比。
該詞兼具自然意象與人文隱喻,常見于古典詩文。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賞析或特定修辭場景中。如需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唐代陳陶、皎然等人的作品。
鹭濤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鹭”和“濤”兩個字組成。其中,“鹭”是由“鳥”和“各”的部首組成,它的拆分筆畫是7畫。而“濤”由“氵”和“舀”的部首組成,它的拆分筆畫是11畫。
“鹭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有一句詩:“鹭鳥青林曉,孤帆遠水初。”這句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色,其中“鹭鳥”和“遠水孤帆”為詩人所贊美的重要元素。
在繁體字中,鹭濤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鹭濤的寫法可能有些許差異。根據古籍《說文解字》的記載,它的古代寫法是“鷺濤”,部首和構造與現代漢字相同,隻是字形上有些微差别。
以下是幾個例句中使用到"鹭濤"的情景:
1. 望着遠方的湖泊,可以看到鹭濤飛翔。
2. 飯店附近有一片湖泊,湖面上有很多鹭濤停歇。
3. 晨光下,鹭濤在湖中破浪前行,宛若一幅畫卷。
組詞:鹭群、鳥濤、濤聲、鹭鳥、飛濤。
近義詞:鶴浪。
反義詞:平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