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香草。喻修行仁義。《楚辭·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朱熹 集注:“記種蒔衆香,修行仁義,以自潔飾,朝夕不倦也。” 元 楊載 《次韻引浚儀公題蘭竹卷子》:“樹蕙連叢竹,秪應族類同。” 明 徐世溥 《懷芳草賦》:“彼采蕭兮一日三秋,況樹蕙兮百畮千頭。”
“樹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ù huì,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樹”指種植,“蕙”是香草名(屬蘭科),字面意為種植香草。在文學語境中,它被引申為修行仁義、培養高尚品德的象征。
該詞最早出自《楚辭·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朱熹在注釋中明确:“記種莳衆香,修行仁義,以自潔飾,朝夕不倦也。”
此處屈原以“滋蘭”“樹蕙”比喻培育賢才與自我修養,成為後世用典的源頭。
當代詞典(如《漢典》《辭海》)均将其定義為通過種植香草比喻道德修養或推行仁義,多用于文學、曆史語境中表達人格追求。
樹蕙(shù hu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木”和“草”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3畫。樹蕙源自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之一,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
該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在繁體字中,樹蕙的寫法為「樹蕙」,在繁體字中的書寫比較繁瑣,但兩者的意義和發音相同。
下面是一些關于樹蕙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這些字都是古代對樹蕙的稱謂,雖然寫法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種植物。
以下是一些關于樹蕙的例句:
組詞中,與樹蕙相關的詞彙有:
以上詞彙都與植物有關,而且與樹蕙有一定的關聯。
在意義上,樹蕙的近義詞可能有:
這些詞語都可以代替樹蕙出現在文章中,用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概念。
反義詞方面,樹蕙屬于植物的分類,因此常出現的反義詞可能有:
這些詞語都與植物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