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察警惕。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聞前代興亡及崩薨篡弑之事,以自省戒。” 明 張居正 《答吳總憲書》:“頃得家信,言公有餽於寒舍甚厚,舍弟輩以夙有省戒,不敢領,即以璧諸來使。”《東周列國志》第九五回:“王不知省戒,戮忠廢賢,希望非分。今全 齊 盡失,而偷生於一城,尚欲何為?”
“省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警戒與反思雙重含義的詞彙。從構詞法分析,“省”的本義為察看、檢查,引申為自我反省,如《論語·學而》中“吾日三省吾身”;“戒”原指防備、警惕,後衍生出告誡、約束之義,如《說文解字》釋“戒,警也”。二者結合後,“省戒”指通過自我審視達到警示、規誡的目的,強調内在的覺悟與外化的行為約束。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道德勸喻場景,例如《後漢書·馬援傳》載“援常省戒子弟,務守謙約”,體現對品行的主動檢視與規範。現代語境中,“省戒”多用于書面表達,常見于修身養性類文本,如“以史為鑒,省戒過失”(參考《中華傳統文化核心讀本》)。需要注意的是,其語義側重“由内而外”的持續修正過程,與單純的外部懲戒(如“懲罰”)存在本質區别。
文獻溯源方面,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第7冊第543頁對該詞的收錄,以及《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對“省”“戒”的訓诂解析。
“省戒”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讀音與結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近義詞與關聯
總結來看,“省戒”強調通過内省達到自我約束,既用于個人修身,也見于管理或戒治場景。其核心始終圍繞“反思”與“警惕”的辯證關系。
奔命貶易捕掩財祿廁溷冊祭蟬衣懲勸丑谮此伏彼起翠牙單向放紛奉祿撫藏附庸風雅告身更涉根子灌夫罵坐雇傭兵役制鴻祯環泣嚼食嘉容嘉俎京式大帽祲怪筐筥庫存棱郭連扯連舫靈峻鸾驷買青苗匿竄泥娃娃彭澤米巧黠且彌欽想驅魚染事饒有風趣睿藻閏征三袁曬犢鼻賞説收伏書賈蘇繡擡褃台室髫小象效香辎鮮活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