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祭祀時的俎實。《宋書·樂志二》:“釃醴具登,嘉俎鹹薦。”《宋史·樂志七》:“鼎實嘉俎,樂備登歌。”
“嘉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活動中的禮器或祭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嘉俎”多用于古代禮樂文獻,反映祭祀文化的莊重性。其内涵不僅指實物祭品,也象征對神靈或祖先的敬奉與祈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宋書》《宋史》等典籍原文,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嘉俎》(jiā zǔ) 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嘉宴盛筵”。嘉指喜慶、美好,俎指祭祀時的肉食,意為舉辦喜慶宴會。
《嘉俎》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卩”、“亻”兩個部首。卩(㔾)是指印的形狀,亻(人)是表示人的意義。《嘉俎》由6個筆畫構成。
《嘉俎》一詞源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嘉嘉樂》。繁體字的寫法是「嘉俎」,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嘉俎這個詞的字形有所不同。漢字嘉的古體字形為「喬」,俎的古體字形為「卆」。
1. 我們今天晚上将舉行一場嘉俎,為公司的成功而慶祝。
2. 每逢佳節,人們都會擺設一桌豐盛的嘉俎,以迎接親朋好友的來訪。
1. 嘉賓:指受邀參加嘉宴的貴賓。
2. 酒宴:指舉辦宴會時供應酒類的場合。
3. 盛筵:指宴席上菜肴豐盛的景象。
宴會、盛宴
清貧、拮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