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冊祭的意思、冊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冊祭的解釋

下诏賜給祭禮。《晉書·刁協傳》:“﹝詔曰﹞今可復 協 本位,加之冊祭,以明有忠於君者纖介必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冊祭是古代中國祭祀禮儀中專指以宣讀冊文為核心環節的官方祭祀儀式,常見于皇家或國家層面的重大祀典。其核心含義解析如下:

一、定義與核心要素

“冊”指祭祀時使用的文書(冊文),以簡牍或絲帛書寫,内容為告神之辭、祝禱或帝王诏令;“祭”即祭祀行為本身。“冊祭”強調通過宣讀特定冊文完成對神靈、祖先的正式獻祭與溝通,是官方儀典的标志性程式。其性質屬于“文祭”,區别于單純以酒食、樂舞為主的祭祀形式。

二、曆史源流與典籍依據

  1. 禮制起源

    冊祭儀式可追溯至周代禮制。《周禮·春官·大祝》載大祝職責包括“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其中“冊”為重要文體,用于祭祀祝告。清代孫诒讓《周禮正義》注:“冊謂冊書,祭祀時所用祝詞也”,明确冊文在祭祀中的核心地位。

  2. 曆代典制沿革

    漢唐以降,冊祭成為國家祀典定式。如《大唐開元禮》詳載祭祀中“讀冊”流程;《明會典》《清會典》均設“冊祝儀”,規定祭祀前需由皇帝親署或授權官員宣讀冊文,以示虔敬。

三、儀式流程與功能

  1. 宣讀冊文

    主祭者(帝王或代祭官)于祭壇前高聲誦讀冊文,内容多為頌神功德、表明祭祀緣由、祈求福佑。如《宋史·禮志》載南郊祭天儀:“太尉奉冊進,皇帝受冊,跪奠于案……讀冊官跪讀冊文”。

  2. 焚冊告天

    部分祭祀(如祭天)需在宣讀後焚燒冊文,象征送達天神。此制見于《禮記·郊特牲》:“燔柴于泰壇,祭天也……牲玉帛畢燔”,後世演化為焚冊禮。

四、適用祭祀對象

冊祭主要用于三類祭祀:

  1. 天地神祇:如祭天(圜丘祀)、祭地(方丘祀);
  2. 皇家宗廟:帝王祭祖或上尊號、谥號;
  3. 先代聖王:如曆代帝王廟祭祀。

五、文化意義與演變

冊祭制度體現了古代“敬天法祖”的政治倫理,通過規範化文書強化祭祀的權威性與神聖性。隨着清王朝終結,官方冊祭儀式消亡,但其儀軌仍為研究傳統禮制的重要載體。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周禮正義》(清·孫诒讓)
  2. 《明會典》《清會典》(禮部儀制)
  3. 《禮記·郊特牲》(漢·戴聖編訂)
  4. 《宋史·禮志》(元·脫脫等撰)
  5. 《大唐開元禮》(唐·蕭嵩等纂修)

網絡擴展解釋

“冊祭”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指皇帝通過頒布诏書賜予祭禮的行為,主要用于追念功臣或重要人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冊祭”由“冊”(诏書)和“祭”(祭祀)組成,字面含義為“以诏書形式賜予祭祀禮儀”。其核心是朝廷通過正式文書,對特定人物追加祭祀榮譽。

2.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刁協傳》。東晉時期,大臣刁協因忠君殉國,晉元帝下诏恢複其官位并追加冊祭,以示表彰忠臣“纖介必顯”的典範意義。

3.使用場景

4.相關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晉書》中刁協的事迹或古代祭祀制度,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專業研究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比肩而立鹁鴿材秀摻摻陳衍馳高鹜遠錯互驔骖帝丘抵隙堕窳蓋帽兒閣鮮宮僚關門主義好模當樣兒黃口荒原火蓼駕到交攻鯨吼急窄軍臨城下居圉攣牽馬大頭髦髿閩荒鳥害輕重緩急清斲窮沙然已任法獸日母冗膚三不留山奧山峁聖武適母疏源私田肆無忌憚損陰所長台綱庭障土禺人剜剜腽腯無計奈何武俠宵迷小彴觿辰系詞西泠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