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沈範的意思、沈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沈範的解釋

南朝 梁 詩人 沉約 、 範雲 的并稱。 沉約 曾領中書令遷尚書令, 範雲 曾領太子中庶子遷尚書右仆射。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四:“ 沉 範 早知 何水部 , 曹 劉 不待 薛郎中 。”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三:“此時誰最賞, 沉 範 兩尚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沈範"是一個專有名詞合稱,特指南北朝時期兩位著名的詩人:沈約和範雲。他們在南朝齊梁文壇上享有盛譽,并常被後人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與基本解釋

    • 沈:指沈約(公元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梁代重臣、史學家、文學家。他是“永明體”詩歌的創始人之一,與謝朓、王融等人共同倡導“四聲八病”說,對近體詩(格律詩)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其詩歌追求聲韻和諧與形式工巧。
    • 範:指範雲(公元451年—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人。南朝梁代政治家、文學家。與沈約同為“竟陵八友”成員(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文學集團)。其詩風清便宛轉,亦注重聲律。
    • 合稱“沈範”:因兩人文學成就卓著,且同處一個時代、一個文學圈子(永明體倡導者、竟陵八友成員),故後世常将他們并稱,用以代表南朝齊梁時期講究聲律、文辭工麗一派的重要詩人。
  2. 文學史地位與影響

    • “沈範”是永明體詩歌的代表人物。他們積極實踐并推動詩歌創作中對四聲(平、上、去、入)的運用和避免聲病(八病)的規則,為唐代格律詩的成熟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中國文學史》。
    • 他們的創作追求形式美和音韻美,标志着中國古典詩歌從古體詩向近體詩過渡的關鍵階段《南北朝文學史》。
    • 後世評論家常将“沈範”并提,肯定他們在詩歌格律化進程中的貢獻。例如,杜甫在《解悶十二首》中就有“沈範早知何水部”的詩句,提及他們賞識後進詩人何遜之事《杜詩詳注》。
  3. 代表作品(舉例)

    • 沈約:代表作有《别範安成》(贈别範岫)、《石塘濑聽猿》、《傷謝朓》等。其《宋書·謝靈運傳論》是重要的文學批評文獻,闡述了聲律理論。
    • 範雲:代表作有《别詩》(“洛陽城東西”)、《贈張徐州稷》、《之零陵郡次新亭》等,詩風較為清新自然。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沈範”是南朝梁時期兩位著名詩人沈約和範雲的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人物背景

    • 沈約:曾任中書令、尚書令等職,是南朝文壇重要人物,提出“四聲八病”理論,對詩歌聲律發展有深遠影響。
    • 範雲:官至太子中庶子、尚書右仆射,與沈約同為“竟陵八友”成員,詩風清麗自然。
  2. 文學地位
    兩人并稱“沈範”,因文學成就和官職顯赫而受推崇。唐代杜甫在《解悶》詩中提到“沉範早知何水部”,李商隱《漫成》亦贊“沉範兩尚書”,體現後世對其文學地位的認可。

  3. 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沈範”意為“沉默寡言”,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主流解釋仍指向曆史人物并稱。


“沈範”主要指南朝梁的沈約與範雲,兩人在文學和政治領域均有重要影響。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梁書》《南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按視刨刀鸨姏奔駒碧藓不死樹猜三劃五才勇岑嵒恻焉常平錢暢飲乘鸨遲疑抽答出海德人東坡椅兜巾敦儉恩舉綱憲龜蛇海岱和味哄飲花蛤會員國戶衞饑馑薦臻濟農謹人九龍壁居守寬民樂人面壁惱悔孽寵女學士偏端平列品種騎鲸魚秦始皇陵取精用弘任意球三尺律伸剖授能疏稾豎溝順恕説诨經條解支劈停伫土工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