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詩人 沉約 、 範雲 的并稱。 沉約 曾領中書令遷尚書令, 範雲 曾領太子中庶子遷尚書右仆射。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四:“ 沉 範 早知 何水部 , 曹 劉 不待 薛郎中 。”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三:“此時誰最賞, 沉 範 兩尚書。”
“沈範”是南朝梁時期兩位著名詩人沈約和範雲的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人物背景
文學地位
兩人并稱“沈範”,因文學成就和官職顯赫而受推崇。唐代杜甫在《解悶》詩中提到“沉範早知何水部”,李商隱《漫成》亦贊“沉範兩尚書”,體現後世對其文學地位的認可。
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沈範”意為“沉默寡言”,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主流解釋仍指向曆史人物并稱。
“沈範”主要指南朝梁的沈約與範雲,兩人在文學和政治領域均有重要影響。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梁書》《南史》等史料。
《沈範》是一個成語,意為人物形象沉穩自持,作風正派,品德高尚。
《沈範》的拆分部首是“氵”和“艹”,總共有11畫。
《沈範》這個成語源自于《莊子·養生主》:“王者之居喪久矣,憂悲傷戚然;玄圃之宮牆也,連于其中。昆山之玉也,渾然而止于王者之宮。仿佛沈範之如是也。”在這裡,沈範描述了一個人沉着、恬靜、不動搖的形象,後來這一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人的品德和作風。
《沈範》(注:《範》為繁體字)
在古代,寫作《沈範》的時候,使用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範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為“”,在金文中為“
”。
他的為人處事一直如《沈範》,備受大家欽佩。
沈靜、沈默、沉毅、範圍、範例、範疇
沉着、穩重、成熟、淡定
浮躁、輕浮、不守紀律、不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