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留伫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他們先還滿面驚惶的停佇在各家正準備關閉的門前……慢慢的他們鎮定了。” 蔡若虹 《金縷曲》:“曲徑通幽處,傍山行,幾回遠眺,幾回停伫。”
“停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解釋
拼音為tíng zhù,注音為ㄊㄧㄥˊ ㄓㄨˋ,字面意義為停留伫立,指人或事物在行進中暫時停止并站立不動。
二、詳細解析
動作與狀态
多用于描述人因外界因素(如猶豫、觀察、等待等)而暫停行動,長時間站立。例如:
心理引申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表示因困惑、壓力或抉擇而停滞不前 的心理狀态,如“面臨決策時停伫猶豫”。
三、使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既描繪具體動作(如駐足觀望),也隱喻人物内心的矛盾或思考過程。近義詞包括“駐足”“停留”,反義詞如“前行”“果斷”。
該詞兼具動作與心理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具體理解。
停伫(tíng zhù)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停留、逗留。這個詞的構成由兩個部分組成:
1. 停(tíng):pīn yīn為tíng,由“阝”部首和“雲”部組成,表示靜止、停留的意思。
2. 伫(zhù):pīn yīn為zhù,由“亻”部和“主”部組成,表示人站立停留的樣子。
“停伫”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古代用法作“屯”或“延”較多,後來專指行人在路上停留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停伫可寫作「停佇」。
在古代漢字中,停伫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古代有時将停字寫作“坪”,有時候将伫字寫作“住”,但這些寫法在現代的使用中較為罕見。
1. 我在路邊停伫了一會兒等公交車。
2. 他在花園中停伫觀賞花兒。
- 停頓 - 停滞 - 逗留 - 駐足
停留、逗留、駐足
行進、繼續、離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