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岱的意思、海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岱的解釋

今 山東省 渤海 至 泰山 之間的地帶。 海 , 渤海 ; 岱 , 泰山 。《書·禹貢》:“ 海 岱 惟 青州 。” 孔 傳:“東北據 海 ,西南距 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樓》詩:“浮雲連 海 岱 ,平野入 青 徐 。” 明 何景明 《送王夢弼之高郵》詩:“風節雲霄上,霜威 海 岱 間。” 清 顧炎武 《濟南》詩之二:“百戰隻愁今 海 岱 ,一麾猶足定 青 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中國古代東部沿海至泰山一帶的廣袤區域,尤以今山東省為主體,兼具地理方位與人文象征的雙重意義。以下從權威辭書與典籍角度詳述其釋義:

一、地理範圍

指以泰山為中心,東至黃海、渤海,北至渤海海峽,南至淮河流域的廣大區域。該詞源于古代華夏文明對東方地理的認知,“海”指東部海域,“岱”即泰山别稱,合稱象征山海之間的遼闊地帶。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1286頁:“海岱,古地區名。海指東海(一說渤海),岱即泰山。泛指東海與泰山間之地,相當于今山東省及蘇北、皖北一帶。”

二、曆史行政區劃指代

西漢武帝時設十三刺史部之一的“青州刺史部”,因轄境東臨渤海、西至泰山,故别稱“海岱”。其範圍涵蓋今山東半島及魯中、魯西地區,為漢代重要行政區域。

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1072頁:“海岱,西漢青州刺史部的别稱……因其地東瀕海、西至岱宗(泰山)得名。”

三、文化象征意義

作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海岱”在典籍中常被賦予文化意象,象征東方文明高地。如《尚書·禹貢》載“海岱惟青州”,将其列為九州之一,凸顯其政治經濟地位;後世文人亦以“海岱清士”喻指品行高潔之士。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1820頁:“海岱……後亦用以泛指齊魯文化區域,或作為東方地域的代稱。”

四、現代延伸用法

當代語境中,“海岱”多見于曆史、考古領域,特指以山東為中心的“海岱文化區”,涵蓋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如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等,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實證。

來源:《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第236頁:“海岱文化區……以泰沂山系為中心,包括山東全境及蘇皖北部、豫東、冀東南地區。”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史為樂 主編《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 何九盈 等 修訂《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
  4. 王巍 總主編《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網絡擴展解釋

“海岱”是一個具有曆史地理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及擴展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海岱”指中國山東省境内渤海至泰山之間的區域,其中“海”指渤海,“岱”即泰山(古稱“岱宗”)。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尚書·禹貢》中“海岱惟青州”的記載,意為渤海與泰山之間的古青州地域。

2. 曆史文獻中的體現

3. 文化擴展概念
現代考古學提出“海岱文化區”概念,指以泰山為中心,包括山東、蘇北、皖北等地的文化區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該概念由學者高廣仁、邵望平提出,體現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文化獨特性。

4. 現代應用

需注意:低權威來源中提到的“軍事地帶劃分”等解釋(如)與主流定義無關,建議以權威文獻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悲咽駁吏慘怨叨情等契冬天裡的春天頓首督相阏伯髵髵二紅飯發性分燈佛理撫巡官諱閨苑固籍過壓互譌乎來借款樂懸遼門之鶴巒岚履穿踵決緑黛旅冢盲昧馬螘草門診部密密搓搓木那克内掌櫃鳥伏獸窮鵬翻強笑青玉斾氣壯如牛群賢畢至認得破上陵善吏慎核勢家疏犷鼠迹順遂悚汗堂軸貪陵鼗武拖地錦外路人萎腇無堅不摧五牛圖遐寐相樛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