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 山東省 渤海 至 泰山 之間的地帶。 海 , 渤海 ; 岱 , 泰山 。《書·禹貢》:“ 海 岱 惟 青州 。” 孔 傳:“東北據 海 ,西南距 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樓》詩:“浮雲連 海 岱 ,平野入 青 徐 。” 明 何景明 《送王夢弼之高郵》詩:“風節雲霄上,霜威 海 岱 間。” 清 顧炎武 《濟南》詩之二:“百戰隻愁今 海 岱 ,一麾猶足定 青 徐 。”
“海岱”是一個具有曆史地理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及擴展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海岱”指中國山東省境内渤海至泰山之間的區域,其中“海”指渤海,“岱”即泰山(古稱“岱宗”)。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尚書·禹貢》中“海岱惟青州”的記載,意為渤海與泰山之間的古青州地域。
2. 曆史文獻中的體現
3. 文化擴展概念
現代考古學提出“海岱文化區”概念,指以泰山為中心,包括山東、蘇北、皖北等地的文化區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該概念由學者高廣仁、邵望平提出,體現該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文化獨特性。
4. 現代應用
需注意:低權威來源中提到的“軍事地帶劃分”等解釋(如)與主流定義無關,建議以權威文獻為準。
《海岱》是一個漢字詞彙,由“海”和“岱”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海(左右結構,左邊是氵部首,表示水),岱(上下結構,上面是山部首,表示山)。
筆畫:海字五畫,岱字六畫。
來源:《海岱》一詞來源于古代山東的名山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它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内,是五嶽之首,被譽為五嶽之長。由于泰山矗立于大海之濱,導緻“海岱”一詞被用來形容山與海相鄰的景象,因此形成了這個詞彙。
繁體:海岱(繁體字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海岱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一、大海與岱山交相輝映,景色美不勝收。
二、他遠眺着海岱之間的美景,心曠神怡。
組詞:海景、岱頂、泰山海岱。
近義詞:海山、山海。
反義詞:陸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