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龍壁的意思、九龍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龍壁的解釋

(1).在 北京 。一在故宮内廷東六宮内,一在 北海 天王殿 西。 北海 九龍壁,是一座彩色琉璃磚影壁。建于 清 乾隆 年間。底座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座上的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形态各異、奔騰在雲濤中的蛟龍浮雕,體态嬌健、生動,為 清 代琉璃結構建築中的傑作。

(2).在 山西省 大同市 東大街 路南。建于 明 洪武 年間。原為 明太祖 朱元璋 第十三子( 朱桂 ) 代王 府前照壁。以四部分組成:須彌座、壁身、鬥栱和琉璃瓦頂。壁身以琉璃磚拼砌而成,九條巨龍翻騰于洶湧的雲海之中,構圖生動,造型古樸,是我國目前保留下來的最早的一座九龍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龍壁是中國傳統建築中一種特殊的影壁形式,以浮雕或琉璃工藝塑造九條龍為主要特征,象征皇權與祥瑞。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及文化實物角度分述:

一、詞語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九龍壁”指飾有九條龍的影壁牆,多見于宮殿、園林。其中“九”為極陽之數,象征帝王至尊;“龍”為中華圖騰,代表權力與祥瑞;“壁”即屏障建築,起遮擋與風水作用(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

二、現存實物考據

  1. 北京故宮九龍壁

    位于紫禁城甯壽宮區,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壁長29.4米,高3.5米,以270塊琉璃構件拼嵌,九條主龍配以山石、雲海、江崖紋飾,為清代宮廷建築典範(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建築群·甯壽宮”)。

  2. 北京北海九龍壁

    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雙面各有九條蟠龍。龍身采用七彩琉璃燒制,背景飾藍綠雲紋,為中國現存三座九龍壁中唯一雙面雕龍者(來源:北海公園官網“曆史建築”)。

  3. 大同九龍壁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代王府遺存,長45.5米,高8米。龍爪五趾、火焰寶珠等細節體現明代龍紋特征,早于北京兩座200餘年(來源:大同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檔案”)。

三、文化象征

九龍壁融合五行學說(如正黃龍居中屬土)、數字崇拜(九龍合“九五之尊”典出《周易》),其海水江崖紋寓意江山永固。琉璃工藝在《天工開物·陶埏》有載:“以琉璃石煅為磚瓦,飾宮殿之用”(來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技術史》)。

注:權威參考文獻可參見:

網絡擴展解釋

九龍壁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影壁,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與特點:

一、定義與功能

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特指壁面雕刻九條龍的屏障牆,通常建于宮殿、王府或寺廟等建築群的正門外,用于遮擋視線、營造空間層次感。其名稱源于“隱避”演變,門内為“隱”,門外為“避”,後統稱影壁。

二、結構與工藝

  1. 材質:以琉璃為主(如黃、藍、綠釉色),輔以彩繪、磚雕,底座多為漢白玉須彌座。
  2. 尺寸:典型代表如北京故宮九龍壁,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壁身分五段,頂部為庑殿式琉璃瓦頂。
  3. 工藝:采用高浮雕技法,龍身最高凸出壁面20厘米,雲水紋底襯增強立體感。

三、文化象征

  1. 皇權象征:九為陽數之極,五居陽數之中,“九五之數”暗喻天子至尊,壁面龍紋數量、構件布局均體現此數理。
  2. 龍形寓意:中央正龍威嚴莊重,兩側升龍(向上)、降龍(向下)象征平衡,整體表達吉祥如意、國泰民安。

四、著名實例

  1. 北京故宮九龍壁:位于甯壽宮皇極門外,乾隆年間建造,單面琉璃影壁。
  2. 大同九龍壁:明代洪武年建,代王府遺存,現存最古老。
  3. 北海九龍壁:清代乾隆年建,雙面琉璃浮雕,工藝精湛。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細節或曆史背景,可查閱故宮博物院或地方志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擺蕩拜舞逼危不革采茶歌赤磷雌風蹙沓打雄跌蕩房産主放火燒身飯器腐臰根底晷柱哄市黃玉花胡床誨函揀罷讦決鯨波鱷浪井廁淨價津門快利吏遯令盆流水朝宗淪隱内草内灸平晝遣書情面奇辟棄瑕錄用缺項裙花任保傷沴删叙山樽沈種獸樽水祥竦企踏蹬檀郎套曲鐵甕汪波翔庳巷祭翔翔賢靈諧律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