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人的意思、德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人的解釋

(1).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莊子·天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 漢 賈誼 《鵩鳥賦》:“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 宋 秦觀 《俞紫芝字序》:“天下皆知有物所以失己也,不知有己所以失己也。,而德人知之。” 清 梅曾亮 《<阮小鹹詩集>序》:“君之子 肇星 以詩稿屬序。餘讀之,清婉恬適,如君其人,不以不得志於有司也,而有怨詞,有矜氣,真德人之音也。”

(2). 明 代初期對高級官員母、妻的封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 洪武 八年, 宋濂 官禮部侍郎,封 濂 母 陳氏 、妻 賈氏 為德人。見誥命。後無‘德人’之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德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養的人。
這一解釋源自“德”與“人”的組合,強調個體的道德境界。例如《莊子·天地》提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漢代賈誼《鵩鳥賦》也寫道“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均以“德人”形容超脫世俗、德行深厚者。

二、曆史特定用法

在明代初期,“德人”曾作為對高級官員母親或妻子的封號。例如《書影》記載,洪武八年禮部侍郎宋濂的母親和妻子被封為“德人”,但這一用法後來逐漸廢止。

  1. 核心意義:形容道德修養卓越之人,常見于文學或哲學語境。
  2. 曆史延伸:明代特殊封號,具時代局限性。

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可參考《莊子》《鵩鳥賦》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德人(dé rén)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彳”(chì),表示走路的腳步,右邊的部首是“人”(rén),表示人類。共有六劃。 德人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易經》一書中,作為對一個人修養和品德的評價。在繁體字中,德人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德人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德字的古代寫法為“福”,其中右邊的部首是“彳”,左邊的部首是“忄”,表示心。這個寫法強調了心與行為的關系,認為一個人的德行與其内心有密切關聯。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一個充滿德人的人,總是樂于助人。 一些常見的與德人相關的詞彙是:品德、道德、高尚、責任心等。 反義詞可以是:惡人、無德之人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