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寬民的意思、寬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寬民的解釋

待民衆寬厚,不苛刻。《左傳·昭公十三年》:“ 平王 封 陳 蔡 ,復遷邑,緻羣賂,施舍寬民,宥罪舉職。”《國語·吳語》:“ 越國 之中,吾寬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寬民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施政者對民衆采取的寬容仁厚政策。從構詞法分析,“寬”指寬厚、舒緩,“民”指百姓,組合後形成動賓結構,表達統治者通過減輕賦稅、放松法令等方式使民衆生活寬裕的治理理念。

《漢語大詞典》将“寬民”定義為“謂待民衆寬厚,不苛刻”,強調其作為治國方略的實施特性。這一概念在曆史文獻中具有明确實踐指向,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寬民惠政”,指通過減免徭役實現民生安定。宋代經濟政策中,“寬民力”更成為賦稅改革的核心主張,《宋史·食貨志》多次提及通過“寬民減賦”恢複社會生産。

從語義演變看,“寬民”在現代漢語中仍保留着政策關懷的引申義,《現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為“使民衆負擔減輕”,突顯該詞從古代仁政思想到現代治理理念的傳承性。需要特别說明的是,該詞的規範使用多出現于政策分析或曆史研究領域,常與“恤民”“養民”等構成同義語用群。

網絡擴展解釋

“寬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寬民”指對待民衆寬厚仁和,不苛刻嚴厲,強調執政者或管理者以包容态度體恤百姓。該詞由“寬”(寬容、寬大)和“民”(人民)構成,核心在于體現治理中的仁政思想。

二、出處與古典文獻引用

  1. 《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平王封陳蔡,復遷邑,緻羣賂,施舍寬民,宥罪舉職”,描述周平王通過寬厚政策安撫民衆。
  2. 《國語·吳語》提到:“越國之中,吾寬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體現統治者以寬容策略赢得民心。

三、深層含義與應用場景

四、現代引申

在當代語境中,“寬民”思想常與民主建設、民生關懷等結合,強調通過政策調節實現社會公平,如保障民衆知情權、參與權等。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查閱《左傳》《國語》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百辭莫辯稗販百花王巴庫薄植逋事慚愧倡子硩采初發芙蓉刺薊殚微盜鐘掩耳碓搗鈍濁房中革新派工效國備鶴信壺飱監統解纾羁縻衛所晶耀金栅絶聖棄知孔約愧色累身了債量劑鱗光龍公馬門蒙古怓怓霓霧皮艦岒峨趫猛契丹文窮源溯流三棘六異傷殘煞有介事沈厚世婚十六角視死若生隨身燈鎖伏闆談恥榻直土腳蛇屯正馱運為何相愛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