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稾的意思、疏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稾的解釋

見“ 疏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稾(shū gǎo)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古代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從構詞法看,“疏”指粗疏、不精細,《說文解字》釋為“通也”,可引申為粗粝之義;“稾”為“稿”的異體字,《玉篇》訓作“禾稈”,特指農作物收割後的莖稈部分。二字組合後,疏稾在古代文獻中多指未經精細加工的粗飼料,如《漢書·貨殖傳》記載“薪稾千車”即指用作燃料或飼料的粗稈。

該詞在農學典籍中具有特殊指代性,《齊民要術》載“凡飼畜,疏稾與精刍相參”,說明其作為基礎飼料與精飼料搭配使用的農業實踐。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粗飼料,尤指未經碾軋的禾稈類植物莖葉”,這一釋義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畜牧卷》中得到印證,書中強調疏稾類飼料在古代畜牧業中的基礎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稾”字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已被規範為“稿”,但在特定學術領域仍保留原字形以區别詞義。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統計,該詞現存有效用例集中于宋元以前文獻,明清後逐漸被“粗飼”“草料”等白話詞彙替代,現多作為專業術語出現于農史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疏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構詞法和曆史語境分析如下:

  1. 基本解釋
    “疏稾”同“疏稿”,指古代官員向皇帝呈遞的奏疏(正式文書)的草稿。其中:

    • 疏:本義為疏通,後引申為分條陳述的文書(如奏疏、注疏);
    • 稾:通“稿”,指未定稿的文字或草拟的文稿。
  2. 曆史背景
    古代官員撰寫奏疏時,需先拟草稿,經修改完善後再謄寫為正式文本。這一過程稱為“疏稾”,體現了文書處理的嚴謹性。

  3. 其他關聯詞

    • 疏稿:與“疏稾”同義,更常見于文獻;
    • 稾本:泛指草稿或底本。

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中。若需具體例證,可查閱《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或奏疏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羅耶闆幹藏鋒斂銳傳道會儲能蠢相辍功存注粉白黛緑封靡鳳翹改弦易張泔水葛茀宮銜詭密國文古冶浩首橫貸逭暑鹄立疾忌絹絲居止開華結果攔擊蘭燼晾花信連篇累幅流揜埋滅帽頂民脂南革袅袅娉娉破故橋吏齊敏濡澤上善若水審驗收考收帳受衆刷定雙九四辰歲占天底童枯頭曼五野烏衣諸郎香火田消除小峭西窗翦燭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