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龜和蛇。古人常将此二物繪于旗上,以為能消災避害。《周禮·春官·司常》:“龜蛇為旐。” 鄭玄 注:“龜蛇象其扞難辟害也。” 賈公彥 疏:“龜有甲能扞難,蛇無甲,見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為“龜蛇”當為“龜旐”之誤。參見“ 龜旐 ”。《參同契》卷下:“雄不獨處,雌不孤居, 元武 龜蛇,蟠紏相扶。”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 祥符 間避 聖祖 諱,始改 玄武 為 真武 ……後興 醴泉觀 ,得龜蛇,道士以為 真武 現,繪其像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劍踏龜蛇,從者執黑旗,自後奉事益嚴。”參見“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龜山 和 蛇山 的并稱。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 龜山 在 漢陽 , 蛇山 在 武昌 ,兩山隔 江 對峙。古為扼守 江 漢 要塞。 武漢長江大橋 即建于兩山間。 毛6*澤6*東 《水調歌頭·遊泳》詞:“風檣動, 龜 蛇 靜,起宏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龜蛇漢語 快速查詢。
“龜蛇”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龜蛇》是指一種由龜和蛇組成的動物。
《龜蛇》的部首為龍,龜蛇的字眼中,龍作為部首表示字的意義與其有關。《龜蛇》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龍(5畫)和虍(6畫)。
《龜蛇》這個詞是由兩個動物的名稱組成。據史書記載,龜與蛇這兩種動物在古代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形容某些人的行為或特質。
《龜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龜蛇」。
古代漢字中,龜的寫法為「亀」,蛇的寫法為「卩巳」,因此古時候《龜蛇》的寫法為「亀卩巳」。
他的所作所為就像是一條《龜蛇》。
龜蛇組詞:龜蛇紋、龜蛇形、龜蛇膽。
近義詞:蛇龜、龜蛇合體。
反義詞:鶴蝼(取羽量腿輕,象征行動快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