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倉府的意思、倉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倉府的解釋

糧倉及錢庫的合稱。《尉缭子·戰威》:“王國富民,霸國富土,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于竟内,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于竟内,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彊。”《漢書·蔔式傳》:“會 渾邪 等降,縣官費衆,倉府空。” 顔師古 注:“倉,粟所積也。府,錢所聚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倉府"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倉"和"府"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倉"指儲藏糧食的倉庫,如《周禮》記載"倉人掌粟入之藏";"府"原指文書檔案的收藏處,後引申為財物管理機構,《說文解字》釋為"文書藏也"。二者合稱時,"倉府"特指國家儲備糧食與財物的官方機構,如《漢書·食貨志》載"倉府兩實,國強民安"。

該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呈現具體演變:

  1. 先秦時期:作為國家經濟命脈,《管子·輕重甲》記載"倉府積粟"是衡量諸侯國力的标準
  2. 漢唐階段:形成"太倉"與"少府"的分工體系,前者掌糧儲,後者管皇室用度,《唐六典》詳載其職掌
  3. 宋元以後:衍生出"倉場衙門"等專管機構,《宋史·職官志》列有倉司、府曹等官職

現代漢語中,"倉府"作為曆史詞彙,主要用于典章制度研究和曆史文獻解讀。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中國古代集糧食倉儲與財政管理于一體的國家儲備體系,反映傳統社會"積貯者,天下之大命"(賈誼《論積貯疏》)的治理思想。

來源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漢書》點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六典》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倉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解釋

倉府(拼音:cāng fǔ)指糧倉與錢庫的合稱,分别對應國家儲存糧食和財政資源的場所。其中:

二、文獻出處與曆史背景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體現其重要性:

  1. 《尉缭子·戰威》提到“亡國富倉府”,強調國家存亡與倉府虛實的關系;
  2. 《商君書·去強》指出“倉府兩實,國彊(強)”,說明倉府充盈是國家強盛的基礎;
  3. 《漢書·蔔式傳》記載“倉府空”反映財政危機,進一步印證其經濟意義。

三、象征意義與擴展用法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倉府”可引申為財富豐厚的象征,既包括物質資源(如企業資産),也涵蓋知識、才能等非物質積累。但需注意,此類用法多見于比喻場景,并非古代原義。

四、總結

“倉府”核心含義為古代國家糧食與財政儲備機構,是衡量國力強弱的關鍵指标。其解釋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現代引申義則需謹慎使用。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商君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理補進才德兼備常馔澄芬馳風騁雨楚三闾詞彙擔驚忍怕惡劍方國犯上非方瘋瘋颠颠瘋子浮生若夢葛藤構哄光出溜鬼狐纏河坎禾穗弘通黃鶴醉翁會審回逝剪殪交藤急流勇進進讓糾絞舉止大方揩铿扣刀苦幹困守遼澤隆渥鹿蔥論味盟祝名震一時牧戶目卧飄茵堕溷頻并品章乾沐浴清稗類鈔清疎日用三祀社木砦升陑實田黍穣譚空添醋加油哓喋攜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