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刀微出鞘。《周書·趙僭王招傳》:“ 元胄 覺變,扣刀而入。”《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許曜 侍帝,扣刀目 曄 , 曄 不敢仰視。” 胡三省 注:“拔刀微出削為扣刀。”
“扣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扣刀指拔刀時使刀刃微微出鞘的動作,常用于形容戒備或威懾的狀态。這一動作在古籍中多出現在緊張場景,如《周書》記載元胄察覺變故時“扣刀而入”,《資治通鑒》描述許曜以扣刀威懾對方的情景()。
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明确注釋:“拔刀微出削為扣刀”,進一步佐證其動作細節()。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曆史研究場景中。
《扣刀》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戰争中敵對雙方交手時,用刀劍相擊。
《扣刀》這個詞的部首是扌(手),它由3個筆畫組成。
《扣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的軍事術語。在戰争中,士兵們需要緊握刀劍,與敵人進行近身搏鬥,因此形成了這個詞。
《扣刀》的繁體字是「扣刀」。
在古代,「扣刀」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刀」字的上方用了一個額外的橫線,表示刀的刃部。
1. 士兵們扣刀沖鋒,勇猛地沖向敵人陣營。
2. 在殊死的搏鬥中,将士們緊緊扣住刀柄,毫不退縮。
1. 扣把:指用手指或握物扣住柄把。
2. 扣殺:指用刀劍等武器斬殺敵人。
3. 扣盾:指将手緊緊扣住盾牌,以保護自己。
1. 斬刀:指戰鬥中用以砍殺敵人的刀。
2. 劈刀:指戰鬥中用以劈開敵人的刀。
3. 砍刀:指戰鬥中用以砍伐、劈砍的刀。
1. 放刀:指放開手中的刀,不再持刀。
2. 丢刀:指無意中将刀掉落或扔掉。
3. 收刀:指将刀收回鞘中,不再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