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三闾的意思、楚三闾的詳細解釋
楚三闾的解釋
指 屈原 。因其曾任 楚國 三闾大夫,故稱。 元 劉緻 《殿前歡·道情》曲:“ 楚 三閭 葬 汨羅 ,名猶播。”《全元散曲·喜春來·四節》:“五月五,誰弔 楚 三閭 ?”
詞語分解
- 楚的解釋 楚 ǔ 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幹堅勁,可以做杖。亦稱“牡荊”。 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 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
- 三闾的解釋 指 屈原 。《後漢書·孔融傳》:“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錯 ,竊位為過,免罪為幸。” 李賢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故
專業解析
"楚三闾"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一種尊稱或代稱。其詳細含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解釋如下:
-
詞義本源:官職名稱
- "三闾" 本義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設置的一個官職名稱,即"三闾大夫"。
-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争寵而心害其能... 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屈原既绌。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 懷王竟聽鄭袖,複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複在位,使于齊,顧反,谏懷王曰... 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 長子頃襄王立... 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于是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 雖然《史記》此處主要提及屈原曾任"左徒",但其他史料明确記載他曾任"三闾大夫"。
- 東漢王逸在其為《楚辭》所作的注《楚辭章句》中明确指出:"屈原與楚同姓,仕于懷王,為三闾大夫。三闾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來源:司馬遷.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王逸. 楚辭章句. 離騷序。 可參考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需注冊]:http://read.nlc.cn 或 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 因此,"三闾大夫"的職責是掌管楚國昭、屈、景三大王族宗親的事務,包括教育貴族子弟、管理宗族譜牒等,地位重要且顯赫。
-
引申指代:特指屈原
- 由于屈原曾擔任"三闾大夫"這一官職,并且他作為楚國宗室成員(屈姓為"三闾"之一),其不朽的文學成就、崇高的愛國精神以及悲劇命運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 後世文人學者在提及屈原時,常以其官職"三闾"或加上國名"楚"來尊稱或代指他,形成了"楚三闾"或簡稱"三闾"的固定用法。
- 這個稱呼蘊含了對其身份(楚國王族、三闾大夫)和地位(文化巨人、愛國典範)的雙重肯定與尊敬。例如,賈誼《吊屈原賦》雖未直接用"三闾",但後世詩文如"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唐·文秀《端午》)等,常以"三闾"指代屈原。
-
得名原因
- 屈原與"三闾"的聯繫如此緊密,以至于該官職名成為其最著名的代稱之一,主要原因在于:
- 任職經曆:他确實擔任過"三闾大夫"一職。
- 宗族身份:他出身于"三闾"之一的屈氏家族。
- 曆史影響: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學創作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三闾大夫"成為标識其身份最獨特的标籤之一。
-
後世用法
- "楚三闾"或"三闾"在後世文學、曆史著作中,成為屈原的專屬代名詞。它不僅僅指其官職,更承載了對其人格、才華和精神的追思與敬仰。
- 例如,在詩詞中常用"三闾"指代屈原,如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中就有相關表述。在讨論楚辭、端午節起源、中國文學史時,"三闾"幾乎就是屈原的同義詞。
"楚三闾"是一個源自官職名稱(三闾大夫)的曆史人物代稱,特指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和愛國者屈原。它體現了屈原作為楚國宗室成員(掌管昭、屈、景三姓)和曾任高級官職的身份,并在後世成為對其表達尊敬和紀念的固定稱謂。這個稱呼本身即是屈原曆史地位和文化象征的重要體現。
補充說明(官職辨析):
- 需注意"三闾大夫"與"左徒"的關系。根據史料(主要是《史記》),屈原在楚懷王時期先任"左徒"(參與内政外交的重要職位),後被疏遠免職。關于他任"三闾大夫"的具體時間,有學者認為可能在任"左徒"之前或之後,也有認為可能是同時兼任或不同時期的任命,但王逸的記載明确了該職務的存在及其職責(來源:趙逵夫. 屈原與他的時代. 人民文學出版社; 周建忠. 楚辭考論. 商務印書館)。無論如何,"三闾大夫"是其擔任過且與其宗族身份緊密相連的關鍵職務。
網絡擴展解釋
“楚三闾”是一個曆史文學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含義
“楚三闾”指屈原,因其曾任楚國三闾大夫一職而得名。該詞通過官職代稱人物,常見于古代詩文。
-
官職背景
- 三闾大夫是戰國時期楚國特設的官職,主要負責管理楚國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主持宗廟祭祀及貴族教育。
- 屈原擔任此職期間,緻力于改革,後因政治鬥争被流放,最終投江殉國。
-
文學引用
該詞多見于元代文學作品,例如:
- 劉緻《殿前歡·道情》:“楚三閭葬汨羅,名猶播。”
- 《全元散曲·喜春來·四節》:“五月五,誰弔楚三閭?”
-
現代使用
現代語境中,“楚三闾”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讨論,強調屈原的身份與貢獻,例如端午節相關文化表述中偶見引用。
該詞以官職代指屈原,既體現其政治身份,也承載了後世對其愛國精神的追念。
别人正在浏覽...
卬頭闊步半面丙字庫不敢告勞陳列品尺五天斥鴳舛剝淳默慈愍大兵登徒子殿腳女奠位彫顇貂狗相屬地脂都人子短犢二吳扶力國憲駭人聞聽诃罵環餅角觝節用裕民金翦書揪捽開門見山濫調累積靈保臨近鱗宗介族沒與虐謀齧臂盟纀屬仆圉橋樁清曙毬樓求正蜷跽痊平泉澌三倒班神道設教十亂詩式殊等術法順幸屬行訟筩饕貪務附五時節香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