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國的意思、方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國的解釋

(1).四方諸侯之國;四鄰之國。《詩·大雅·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鄭玄 箋:“方國,四方來附者。”《宋書·蠻夷傳·師子國》:“四海之外,無往不伏,方國諸王,莫不遣信奉獻,以表歸德之誠。”

(2).泛指天下,國家。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誕受方國。”

(3).指四方州郡。《後漢書·胡廣傳》:“臣等竊以為 廣 在尚書,劬勞日久,後母年老,既蒙簡照,宜試職千裡,匡寧方國。 陳留 近郡。今太守任缺。 廣 才略深茂,堪能撥煩,願以參選。” 宋 蘇轼 《賜新除翰林學士許将赴阙诏》:“出殿方國,則脩儒術以飾吏事;入備顧問,則酌民言以廣上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國”是中國古代曆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學術定義、曆史演變及文獻記載等角度綜合解析:

一、學術定義與核心特征

  1. 早期國家形态
    方國是由原始部落演變而來的政治實體,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形成高于部落的穩定獨立政權,屬于城邦式原始國家。蘇秉琦提出,方國是繼“古國”(早期城邦)之後更複雜的國家形式,代表紅山文化等區域率先進入邦國階段。

  2. 聯合城邦制結構
    商朝時期,方國與古國共同構成“方國聯盟”,形成松散的聯合政體。狹義指甲骨文中以“X方”命名的部落(如“鬼方”),廣義涵蓋所有與中原王朝并立的政權。

二、曆史依據與文獻來源

三、與傳統文獻的關聯與區别

四、典型例證

商朝末期的孤竹國(伯夷、叔齊讓國典故涉及)即屬典型方國,通過甲骨文可追溯其與商王朝的互動。


方國既是曆史文獻中的地域政治概念,也是現代考古學定義的早期國家形态,需結合出土文獻與學術理論綜合理解。欲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殷墟甲骨研究及蘇秉琦相關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國這個詞: 方國 (fāng guó) 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方和國。方國的意思是指一個非常小的國家或者地方。在古代,方國通常指的是位于大國邊緣或者遠離中央政權的小國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方字的部首是方塊部,它由四個方塊組成;國字的部首是玉字底部,它由七個筆畫構成。 來源: 方字最早的形狀是一個方塊,象征着平正的意思。國字最早是象征着兩片合起來的砍刀,表示着諸侯的勢力和國家的統一。方和國組合在一起,表示着一個小而獨立的國家。 繁體: 方國這個詞在繁體中保持不變,還是寫作「方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方字的寫法是「丶 (點) 一 一」,國字的寫法是「大 口 一(橫畫)」。 例句: 這個小島是一個方國,人口不多但很美麗。 組詞: 方位、方正、國家、國籍。 近義詞: 小國、獨立國家。 反義詞: 大國、超級大國。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需要任何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