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談論佛教“空”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網羅文獻吾倦矣,選色譚空結習存。”
“譚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基本定義
“譚”通“談”,“空”指佛教中的“空性”哲學概念。因此“譚空”意為談論佛教的“空”理,即讨論萬物皆空、無自性等佛學思想。
文獻例證
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網羅文獻吾倦矣,選色譚空結習存”,此處“譚空”即指對佛教空理的探讨,反映了文人将佛學思辨與文學創作結合的現象。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言辭空洞、缺乏實質内容,例如:“他的發言盡是譚空,沒有實際建議”。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譚空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說話或文章内容饒有深意,寓意深遠,引人思索。
譚空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2畫。
譚空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典籍《莊子·庚桑楚》,其中有一句話:“譚空者,生於心,發於言,成於事。”意思是說深奧的言辭和高深的思想都來源于人内心的表達和實際行動。
譚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譚空」。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譚空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談空」。
1. 他的演講内容譚空了許多哲理,讓聽衆深受啟發。
2. 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充滿了譚空之處,令人回味無窮。
1. 談論:指讨論或陳述某個話題。
2. 空洞:形容内容或言辭沒有實質性的含義。
1. 深遠:形容含義深刻,引人思考。
2. 深奧:形容内容或言辭難以理解,需要仔細思考。
簡單:與譚空相對,指内容或言辭簡單明了,不深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