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類鈔的意思、清稗類鈔的詳細解釋
清稗類鈔的解釋
筆記集。近人徐珂編。分時令、地理、外交、風俗、工藝、文學等九十二類,一萬三千五百餘則。取自數百種清人筆記,并參考有關報章記載。雖選錄有失蕪雜,但對于查找有關史事掌故,不無便利。
詞語分解
- 清的解釋 清 ī 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
- 鈔的解釋 鈔 (鈔) ā 同“抄”。 紙币:鈔票。現鈔。兌換外鈔。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清稗類鈔》是清末民初學者徐珂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其書名可從漢語詞典角度逐字解析并結合文獻性質理解如下:
一、書名釋義
- 清:指代清代(1644-1912),标明所載内容的時間範圍。
- 稗:本義為細米、雜糧,引申為“非正統、瑣碎”之意。此處指野史、轶聞,區别于官方正史(如《清史稿》),強調收錄民間瑣事、社會風俗等非官方記載。
- 類:即分類,表示全書按内容主題系統歸類。
- 鈔:通“抄”,意為輯錄、彙編,指采撷衆書資料編纂成冊。
故書名整體意為“清代各類野史轶聞的彙編”。
二、内容與體例
全書分92類(如戰事、文學、農商、風俗、飲食等),收錄約1.35萬條清代掌故。其内容特點包括:
- 廣采博收:輯錄清代筆記、報章、文集及口述史料,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市井生活等各層面。
- 補史之阙:保存大量正史未載的細節,如市井習俗(京師乞丐組織“丐幫”)、地方物産(雲南普洱茶制法)等社會實态。
- 分類詳備:采用“事以類聚,類分年次”體例,每類下條目按時間排序,便于檢索。
三、編纂背景與價值
徐珂有感于清代正史編纂滞後,遂于辛亥革命後(1917年成書)系統整理清代遺聞,旨在保存一代文獻。其價值在于:
- 史料寶庫:為研究清代社會史、文化史提供第一手素材,如“戲劇類”詳錄徽班進京過程。
- 語言載體:收錄大量方言俗語(如“碰瓷”“拆白黨”),反映近代漢語變遷。
- 局限提示:因屬二手編纂,部分條目需與原始文獻(如《嘯亭雜錄》《閱微草堂筆記》)比對考辨。
參考來源:
- 中華書局《清稗類鈔》點校本(1984年)序言及出版說明。
- 《中國叢書綜錄》對《清稗類鈔》的著錄及分類說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 學術研究論文:如《論〈清稗類鈔〉的民俗史料價值》(《文獻》期刊,2009年第3期)。
網絡擴展解釋
《清稗類鈔》是清末民初學者徐珂編纂的一部清代掌故彙編類筆記集,其名稱中的“稗”取“稗史”之意,指代野史、瑣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基本概況
- 成書背景:仿照清代潘永因《宋稗類鈔》體例,廣泛采錄清人及近人的文集、筆記、劄記、報章等資料,彙編成書。
- 時間範圍:記載内容上起順治、康熙年間,下至光緒、宣統時期,涵蓋整個清代。
2.内容與分類
- 分類體系:全書分為92大類,包括時令、地理、外交、風俗、工藝、文學、軍國大事、社會經濟等,共收錄約13,500餘則條目。
- 内容特點:涵蓋廣泛,既有典章制度、名臣事迹,也涉及民間風俗、盜賊流氓、古迹名勝等,堪稱清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3.價值與不足
- 史料價值:書中許多資料可補正史之不足,尤其對研究清代社會經濟、下層社會及民情風俗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 局限性:因選材來源龐雜,部分内容存在蕪雜或失實問題,需結合其他史料交叉驗證。
4.編纂特點
- 資料來源:取自數百種清代筆記和報刊記載,兼具官方與民間視角。
- 功能定位:雖非嚴謹史學著作,但為查找史事掌故提供了便利,類似工具書性質。
補充說明
部分來源(如)提及編纂者為趙爾巽,但高權威性來源及主流記載均指向徐珂,此信息存疑,建議以徐珂為準。
如需查閱具體條目或完整分類,可參考《清稗類鈔》原書或權威曆史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百索邊備慘舉車道赤緊的懤懤催徵蛋粉墊陌地鑪笃密多倫多大學額定番教煩歊肥豬風火性覆盎撫理高情鈎腳夠戗郭伋待期鶴輪荒疎宦牛護坡江鮮矯世變俗輯褫稽伏京域吉時菌人流淚柳陌花叢廟殿明薦拿訛頭嫩碧偏背清甽勤舊氣體鵲尾爐熔斷散騎常侍折馘身家性命沈醉四暢算計吞舌挽卒瓦埴辒涼消平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