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德兼備的意思、才德兼備的詳細解釋
才德兼備的解釋
才:才能。德:品德。備:具備。才能和品德都具備。
詞語分解
- 才德的解釋 才能德行。《列子·力命》:“ 東郭先生 曰:‘汝之言厚薄,不過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異於是矣。’”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 明 宗臣 《報劉一丈書》:“至
- 兼備的解釋 同時具備德才兼備詳細解釋同時具有。《史記·禮書》:“ 周 衰,禮廢樂壞,大小相踰, 管仲 之家,兼備三歸。” 裴駰 集解引 包氏 曰:“三歸,娶三姓女也。婦人謂嫁曰歸。”《宋史·章衡傳》:“使 遼
網絡擴展解釋
“才德兼備”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同時具備優秀的才能和良好的品德,常用于褒義語境中對人才的評價。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 才:指才能、能力,包括專業技能、學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 德:指品德、道德,涵蓋正直、公正、責任感、待人接物的修養等。
- 兼備:兩者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元代雜劇《娶小喬》第一折提到“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備”,以魯肅為例說明該詞的應用。
-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如“選拔才德兼備的幹部”。
- 近義詞:德才兼備(詞序不同,含義相近)。
- 反義詞:無德無才。
内涵延伸
- 曆史背景:古人強調“德為才之帥”,品德是才能的統帥,才能需以德行為根基。
- 現代意義:在用人标準中,既重視專業能力,也注重道德操守,如鄧小平提出的幹部選拔原則。
示例與語境
- 古代:範仲淹被評價為“德備才全”,體現才德并重的典範。
- 現代:可用于職場、教育等領域,如“企業需要才德兼備的管理者”。
“才德兼備”體現了中華文化對全面人才的追求,強調能力與品德并重。其用法靈活,既可用于曆史人物評價,也適用于當代社會對個人素質的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才德兼備是指一個人在才華和品德方面都非常優秀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才”字的扌部,右邊是“兼”字的八部。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著作,用來形容那些具備才華和道德的人。
在繁體字中,才德兼備的寫法為「才德兼備」。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才字的古代寫法為“纟鬥人”,兼字的古代寫法為“克廣勹并人”。才德兼備可以用這些古代寫法來描述。
例句:他才德兼備,既有出色的才華,又有高尚的品德。
其他類似含義的詞語可以是“才高八鬥”或“德才兼備”。
反義詞可以是“一技之長”或“品德不佳”。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