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舍奠的意思、舍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舍奠的解釋

釋奠。古代祭祀的一種儀式。謂陳設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禮,古時用于朝會、廟社、山川、征伐和學宮中祭先聖先師諸事。學宮中春夏秋冬四時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學宮必舍奠;出征執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學宮。舍,通“ 釋 ”。《周禮·春官·大祝》:“大會同,造于廟,宜于社,過大山川則用事焉,反行舍奠。”《周禮·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廟,禰亦如之。” 孫诒讓 正義:“《大傳》説 武王 牧野 之戰,既事而退,‘設奠于 牧 室’。彼即征伐舍奠之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舍奠”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陳設酒食進行祭祀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舍奠”即“釋奠”,指古代祭祀時陳設酒食的禮儀形式。其中“舍”通“釋”,意為放置、陳列。這種儀式主要用于對先聖先師、山川社稷等重要對象的祭祀。

二、應用場合

  1. 常規祭祀
    學宮中按春夏秋冬四季定期舉行舍奠,屬于制度化祭祀活動。
  2. 特殊事件
    • 學宮建立時必行舍奠
    • 軍隊出征歸來後需在學宮舉行
    • 朝會、征伐、山川祭祀等重要國家事務中也會使用。

三、儀式特點

四、曆史演變

該禮儀最早見于周代文獻,後世逐漸形成制度化規範。唐代孔穎達注疏《禮記》時特别強調:“舍奠者,謂釋奠告先聖也”,說明其教育祭祀屬性。

注:相關釋義綜合自古代典籍注疏及權威辭書解釋,完整考據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舍奠——一個富有曆史意義的詞語

舍奠(shě di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舍”和“奠”兩個字組成。它有着豐富的内涵和曆史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舍”字,它的部首是“舌”,總共有4畫;拆分“奠”字,它的部首是“白”,總共有13畫。

來源和繁體

舍奠這個詞源于古代的禮儀習俗,用于指代喪葬儀式中的祭祀行為。在繁體字中,舍奠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舍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舍字的古時寫法是「舍艮」,而奠字的古時寫法是「殿演」。

例句

1. 在悼念儀式上,親友們一起舉行舍奠儀式,以表達他們對逝者的敬意。

2. 這次舍奠儀式是為了紀念那些為國家做出犧牲的英雄們。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舍利、奠定、舍本逐末

近義詞:祭奠、掃墓、悼念

反義詞:慶祝、歡慶、喜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