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 释 ”。《周礼·春官·大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禰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大传》説 武王 牧野 之战,既事而退,‘设奠于 牧 室’。彼即征伐舍奠之事。”
“舍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其核心含义是通过陈设酒食进行祭祀活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舍奠”即“释奠”,指古代祭祀时陈设酒食的礼仪形式。其中“舍”通“释”,意为放置、陈列。这种仪式主要用于对先圣先师、山川社稷等重要对象的祭祀。
该礼仪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世逐渐形成制度化规范。唐代孔颖达注疏《礼记》时特别强调:“舍奠者,谓释奠告先圣也”,说明其教育祭祀属性。
注:相关释义综合自古代典籍注疏及权威辞书解释,完整考据可参考《周礼》《礼记》等原始文献。
舍奠(shě dià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舍”和“奠”两个字组成。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意义。
拆分“舍”字,它的部首是“舌”,总共有4画;拆分“奠”字,它的部首是“白”,总共有13画。
舍奠这个词源于古代的礼仪习俗,用于指代丧葬仪式中的祭祀行为。在繁体字中,舍奠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舍奠」。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舍字的古时写法是「舍艮」,而奠字的古时写法是「殿演」。
1. 在悼念仪式上,亲友们一起举行舍奠仪式,以表达他们对逝者的敬意。
2. 这次舍奠仪式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做出牺牲的英雄们。
组词:舍利、奠定、舍本逐末
近义词:祭奠、扫墓、悼念
反义词:庆祝、欢庆、喜庆
阿磨般尔保税区并翼赤佛堂赤练蛇除幕粗风暴雨稻米碘酒逗遛发点封键伉爽感性知识供事归第孤雁咳婴欢侍懽喜会归呼天钥地嘉赖俭用鵁鶄进辞镜恕进欵究讨吉物撅竖军垒恪守不渝冷藏库丽刑陋诚满盛鸣怒甯武鹏图平展坡垄劝业屈沉阙狄生才胜概身在曹营心在汉史文树根馊饭叹辞提解屯厄托翼望文生训瓦盌巍奕无风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