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攝篆的意思、攝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攝篆的解釋

[acting offical position] 指代理官職,掌其印信。因印信刻以篆文,故名

而會縣令攝篆旁邑。——邵長蘅《青門剩稿》

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聊齋志異·考城隍》

詳細解釋

代理官職。篆,指官印。 明 唐寅 《代送廖通府帳詞啟》:“某忝同僚寀,猥攝篆於應宿之司。”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彡石公》:“ 嘉慶 己卯歲, 星查 從兄 瀚 ,攝篆 徐聞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攝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官場語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代理官職并掌管官印的行為。其中“篆”特指官印,因古代官印多刻篆文而得名。

二、詞源解析

  1. “攝”:意為代理、暫代,如《論語》中“攝乎大國之間”。
  2. “篆”:本指篆書,因秦漢後官印統一用篆文镌刻,故代指官印。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表達

五、現代關聯

如今在曆史研究、古籍閱讀中仍會遇到該詞,需結合“篆”的印章含義理解其“代理實權職位”的本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攝篆:意思及來源

《攝篆》(shè zhuàn)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攝”字的意思是聚集、汲取,用于取物的呈現和表達;“篆”字則指古代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也代表着篆刻藝術。

“攝篆”一詞的出現初衷是專指《攝篆集》這部由宋代趙康編纂的篆刻集。後來,人們廣泛使用“攝篆”來泛指與篆刻相關的事物和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攝”字的部首為“手”字旁,讀音為“shǒu”;拆分“篆”字的部首為“竹”字旁,讀音為“zhú”。

“攝”字的總筆畫數為11,分别為橫(一)、豎撇(丨)、提(丶)、捺(丿); “篆”字的總筆畫數為10,分别為橫(一)、豎折鈎(丨)、橫折(乛)、撇(丿)。

繁體

在繁體中,“攝篆”的寫法保持不變,即為「攝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攝篆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形态。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攝篆”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精湛的技藝刻制了一方攝篆。

2. 攝篆藝術在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

組詞

與“攝篆”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軟攝篆:指用柔和的筆畫勾勒出的篆刻字體。

2. 篆刻集:指收集了大量篆刻作品的集合體。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印章藝術、篆刻藝術

反義詞:行書、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