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郭伋 ,字 細侯 。 扶風 茂陵 人。曆任 漁陽 太守、 颍川 太守、 并州 太守,有政績,所至縣邑,老幼歡迎。《後漢書·郭伋傳》:“﹝ 建武 十一年調 伋 為 并州 牧﹞ 伋 前在并州,素結恩德,及後入界,所到縣邑,老幼相攜,逢迎道路。所過問民疾苦……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後因以“郭細侯”借指有政績者。 唐 劉禹錫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鎮》詩:“郡人重得 黃丞相 ,童子争迎 郭細侯 。” 唐 司空曙 《送盧徹之太原谒馬尚書》詩:“翩翩羽騎雙旌後,上客親隨 郭細侯 。” 清 陳維崧 《沁園春·山東劉孔集招飲廣陵酒家系故郭石公宅》詞:“蔓草斜陽,空園絲雨,争説 汾陽 郭細侯 。”
“郭細侯”是東漢官員郭伋(字細侯)的别稱,後成為稱頌清廉有為官員的典故。具體解釋如下:
郭伋(前39年—47年),字細侯,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初年名臣。他曆任漁陽太守、颍川太守、并州牧等職,以仁政愛民著稱。據《後漢書》記載,他每到一處任職,百姓扶老攜幼迎接,甚至數百名兒童騎竹馬在路邊拜迎,足見其深得民心。
唐代詩人常以“郭細侯”代指賢能官吏,例如:
該詞不僅指郭伋本人,更衍生為對勤政愛民、政績卓著官員的贊譽,成為古代文學中“良吏”的文化符號。
《郭細侯》是一個有特定含義的詞彙,它可以指代一種古代時期的官職。
郭字的拆分部首是阝,并且它由10個筆畫組成。
細字的拆分部首是纟,并且它由6個筆畫組成。
侯字的拆分部首是亻,并且它由8個筆畫組成。
郭細侯這個詞來自于古代中國周朝的官制。郭通常指的是城牆的外圍,郭細侯則是指負責城牆的修築、維護和管理事務的官員。
繁體字中,《郭細侯》的書寫形式保持不變,依然是“郭細侯”。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郭字、細字和侯字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它們的基本字義和意思并沒有改變。
1. 這座城市的郭細侯非常重要,他們負責保護城牆的穩固。
2. 郭細侯是古代官職體系中的一員,他們的工作十分辛苦。
郭細侯并沒有很多可以組成的詞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特定的官職名稱。
郭細侯的近義詞可以是城牆管理官、郭餘、城郭。
郭細侯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官員職位,比如巡城官、水坊官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