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鹵簿使的意思、鹵簿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鹵簿使的解釋

掌管鹵簿的官。《新五代史·唐愍帝紀》:“兵部尚書 李鏻 為鹵簿使。”《文獻通考·王禮十二》:“ 宋太祖 皇帝 建隆 四年,将郊祀,大禮使 範質 與鹵簿使 張昭 、儀仗使 劉溫叟 ,同詳定大駕鹵簿之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鹵簿使”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與帝王儀仗事務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鹵簿使”是負責掌管“鹵簿”的官員。鹵簿指古代帝王出行時的儀仗隊及警衛制度,包含儀仗、車駕、護衛等全套禮儀規範。

  2. 核心職責

    • 安排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列與行進流程,确保儀式莊嚴有序;
    • 協調儀仗隊、軍樂團、警衛等不同職能部門的協作;
    • 維護皇帝出行期間的安全與尊嚴,防範意外事件。
  3. 曆史記載 該職位在史書中有明确記載,例如《新五代史》提到“兵部尚書李鏻為鹵簿使”,《文獻通考》記載宋太祖時期張昭曾擔任此職。

  4. 等級制度 鹵簿制度按國事活動等級區分規格,唐代規定四品以上官員方可配置鹵簿,而“鹵簿使”通常由兵部尚書等高級官員兼任。

差異說明:将“鹵簿使”解釋為“無能之人”的成語,但其他權威曆史類網頁均指向官職含義,建議以官職解釋為準。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五代史》《文獻通考》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鹵簿使》的意思

《鹵簿使》是一個描述古代官職的詞語,指負責管理和監督鹵水和簿籍的官員。

《鹵簿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鹵簿使》由“鹵”、“簿”、“使”三個字組成。

“鹵”是由“卩”和“氺”兩個部首組成的,拼音為“lǔ”,總筆畫數為8。

“簿”是由“⺍”和“竹”兩個部首組成的,拼音為“bù”,總筆畫數為19。

“使”是由“士”和“寸”兩個部首組成的,拼音為“shǐ”,總筆畫數為8。

《鹵簿使》的來源

《鹵簿使》這個詞源于古代行政機構中的官職名稱。在古代,鹽業非常重要,而鹵水是制取鹽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為了管理鹵水的生産和分發,設立了專門的官職,即“鹵簿使”,以監督和管理鹵水的生産和分配工作。

《鹵簿使》的繁體

《鹵簿使》的繁體寫法為「滷簿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在古時候,「鹵」的寫法為「鹵」,「簿」的寫法為「箥」,「使」的寫法為「侍」。

《鹵簿使》的例句

在古代,鹵簿使負責管理鹽業,協助監督鹵水的采集和簿籍的記錄。

《鹵簿使》的組詞

《鹵簿使》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鹵簿使》的近義詞

近義詞:鹵使、鹵簿員。

《鹵簿使》的反義詞

反義詞:非鹵簿使、非鹵簿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