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前後兩個君主統治的兩代王朝。《南齊書·王儉傳》:“臣逢其時,而叨其位,常總端右,亟管銓衡。事涉兩朝,歲綿一紀。” 唐 杜甫 《蜀相》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舊唐書·韓弘傳》:“及 齊 、 蔡 賊平,勢屈入覲,兩朝寵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終,人臣之幸也。”
(2).指兩個國家。《宋史·宇文昌齡傳》:“送 遼 使至 雄州 ,當宴,從者不待揖而坐, 昌齡 誚其使曰:‘兩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後坐,此禮渠可闕邪?’”
“兩朝”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據
一、核心釋義
“兩朝”在漢語中為名詞性短語,指兩個連續的朝代或某人在兩個不同朝代任職的經曆。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二、權威詞典考據
明确釋義為“兩個朝代”,并引《宋史·文天祥傳》“宋亡,兩朝忠臣”為例,強調人物跨越政權的忠誠性。
标注為曆史用語,釋義側重“政權連續性”,如“兩朝元老”指曆經兩代王朝的重臣。
三、曆史典籍用例
“彪以兩朝史官,掌修國史”,此處“兩朝”指班彪任職于西漢與東漢兩代史官。
“太宗嘗歎曰:‘遂良耿直,朕兩朝重臣也’”,凸顯臣子跨朝代受重用的身份特征。
四、語義演變與辨析
古代多指政權更替(如“兩朝争戰”),現代引申用于機構/領導更疊(如“服務兩屆政府”)。
“兩代”側重血緣世系(如父子兩代),“兩朝”專指政治實體更替,不可混用。
五、文化意象與引用
“兩朝”承載曆史厚重感,常見于評價曆史人物功過,如:
文天祥《過零丁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暗含其身處宋元兩朝巨變的悲怆。
參考來源:
“兩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兩朝”字面指“兩個朝代”,但在實際使用中有兩種擴展含義:
前後兩個君主統治的朝代
例如《南齊書·王儉傳》中提到“事涉兩朝”,指某人在兩個朝代(君主)統治期間的活動。杜甫《蜀相》中“兩朝開濟老臣心”也指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禅父子兩代君主的經曆。
指兩個國家
如《宋史·宇文昌齡傳》記載,宋代使臣用“兩朝”代指宋、遼兩國,強調兩國間的外交關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南齊書》《宋史》等古籍,或查閱中的詳細解析。
柏路奔波辨謗並稱弊幽不可逾越憯痛冊玺塵鞅黜刺垂餌虎口蕩檢踰閑蹈越甸宇耳識方長宜紛惑高髻鬼督郵鶴幾鶴天集靈台謹守九符克辰阬谷誇張壘尉蓮花府連體撂下臉溜跑力小任重樓蔥镂體濛湧命名明争暗鬭捧手傾筐倒箧情苗鲯鳅毬仗染紙日側三資企業山硖少母水功術衢疏細踏謠娘停伫投其所好脫繮之馬望中消隳宵熸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