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赊迟的意思、赊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赊迟的解释

延缓;拖延。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晋书·郗鉴传》:“若此计不从,使当顿兵 河 济 ,控引粮运,令资储充备,足及来夏,虽如赊迟,终亦济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赊迟(shē ch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用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包含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延展性。根据《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234页释义,该词既可表示"时间迟缓"的抽象概念,亦可指向"路途遥远"的具体空间维度,其词义演进轨迹折射出汉语双音节化的历时特征。

从构词法分析,"赊"本义为买卖中的延期付款行为,《说文解字》释作"贳买也",后经词义引申产生"遥远""迟缓"等抽象义项;"迟"则从"行进缓慢"的本义发展出时间维度上的延迟概念。二者的组合在六朝文献中已见端倪,如《全梁文》载沈约《与徐勉书》:"衰暮牵役,赊迟候律",此处即取时间延宕之意。

在空间维度上,该词常见于唐代边塞诗作,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句后自注"道里赊迟",生动展现边关之地的空间辽远。这种双重复合词义在《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中亦有体现:"日夜登行长不息,远程赊迟常恐迟",将空间距离与时间焦虑熔铸于同一语境。

现代汉语中,该词的书面语色彩渐趋浓厚,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与文学赏析领域。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将其归入"历史词汇"类别,建议在当代文本中使用时注意语境适配性。

网络扩展解释

“赊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赊迟(shē chí)表示延缓、拖延,多用于描述时间或行动的推迟。该词由“赊”(延期、遥远)和“迟”(缓慢)组合而成,强调因客观条件或主观策略需要而延后。


字义分解

  1. 赊(shē):
    原指买卖时延期收付款项,引申为时间或空间上的遥远(如“万里休言道路赊”)。
  2. 迟(chí):
    表示缓慢、滞后(如“迟缓”“事不宜迟”)。
    两字结合后,整体含义偏向“因长远考量而主动延缓”。

文献用例

  1. 晋代陶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
    → 描述等待秋收的漫长过程,体现时间上的延缓。
  2. 《晋书·郗鉴传》:
    “虽如赊迟,终亦济克。”
    → 指军事行动因物资筹备而推迟,但最终成功。
  3. 《资治通鉴》:
    “控引漕运,俟资储充备……虽如赊迟,然期於成功而已。”
    → 强调为保障后勤而延缓行动的策略性。

近义词与语境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用例和权威词典定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陶渊明集》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招拒报雠雪恨层涛铲刀昌大巢龟春树暮云怵息皴裂答非所问登山服斗雪红凤毛龙甲分式拂性弓弦滚凳还骂合成革涸辙之鲋混赖教门儿教勉饥饿羁管金钢石瘠亡巨礼伉礼老儿子淩节六文没张没致曚昽苗圃脉脉相通怒叱漂亮话辟纪牝咮鸣辰启谒饶果三大洋神浒申禁首从司化俗例填实贴怪铁爪子头朝下推崇推敌穨法无华乡落綫脚笑模笑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