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享的意思、不享的詳細解釋
不享的解釋
(1).諸侯不來朝。《書·洛诰》:“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孔 傳:“奉上謂之享。”
(2).指不來朝者。《史記·五帝本紀》:“於是 軒轅 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 司馬貞 索隱:“謂用幹戈以征諸侯之不朝享者。”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納夏》:“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3).不行享獻之禮。《漢書·五行志上》:“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姦謀,則木不曲直。” 顔師古 注:“不行享獻之禮也。”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享的解釋 享 ǎ 受用:享福。享樂。享譽。享年(敬辭,享有的年歲,對人或朝代而言)。享受。享用。享有。享國(帝王在位年數)。安享。分享。 貢獻(指把祭品,珍品獻給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上供:享堂。享殿。
網絡擴展解釋
“不享”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古代用法和現代引申義:
一、古代含義
-
諸侯不朝貢
最早出自《尚書·洛诰》:“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這裡的“享”指諸侯向天子進貢,“不享”即諸侯不履行朝貢義務。例如《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軒轅黃帝“以征不享”,即讨伐不朝貢的諸侯。
-
指代不朝貢者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不享”可作名詞,指不朝貢的諸侯。司馬貞注解為“諸侯之不朝享者”。
-
不行享獻之禮
古代禮儀中,“享”也指祭祀或宴飨的禮節,“不享”可表示不遵循禮制(如《漢書·五行志》提及“飲食不享”為失禮行為)。
二、現代引申義
現代語境中,“不享”被擴展為“不分享、不共享”,常用于批評個人或團隊不願合作、自私的行為。例如:
- 形容個人獨占資源(如財富、知識);
- 指團隊中成員拒絕協作(如“個别人員不享,影響整體進度”)。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關系(如諸侯與天子的矛盾)。
- 現代批評:適用于社會、職場中強調合作與共享的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的詳細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享,意思是不分享、不享受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是不和享,其中不為“口”字旁,享為“亠”字旁。
不享的筆畫順序為不(一畫)+享(8畫)。不享這個詞來源于漢語中的口頭表達和寫作習慣,用于表達不願意分享或享受某種事物或情感的狀态。
不享的繁體字形為「不享」,在繁體字中保留了中文漢字的特色,更加具有書法美感。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并不有明确的規定,人們在書寫時注重字的結構和平衡美。不享這個詞的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不和享的基本結構。
例如,我們可以使用不享這個詞來組成一些詞語,比如不享受、不享福等,這些詞語都采用了不享這個詞的精神去描述某人或某物沒有得到應有的享受或者福利。
與不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不享用、不分、不分享、不同等。這些詞語都包含了不願意分享或享受某種事物或情感的含義。
與不享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享受、享受福利、分享、分給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了樂于分享和享受某種事物或情感的态度。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