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飛膽裂的意思、魂飛膽裂的詳細解釋
魂飛膽裂的解釋
同“ 魂飛魄散 ”。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十章:“ 小島 左堵右擋支持不住,看到 劉鐵 沖在前邊直取他來,吓的他魂飛膽裂, 關山 一群保護着 小島 狂跑猛竄!”《人民日報》1968.2.2:“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魂飛膽裂,傷亡慘重。”
詞語分解
- 魂的解釋 魂 ú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體上主宰人,又可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的實體:魂靈。鬼魂。魂不附體。 指精神或情緒:魂飛魄散(形容極度驚恐)。魂不守舍。 筆畫數:; 部首:鬼; 筆順編號:
- 膽裂的解釋 膽為之破裂。形容恐懼之甚。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 傅文忠 退曰:‘餘今日膽裂,自不知生死矣。’”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網絡擴展解釋
“魂飛膽裂”是一個四字成語,形容人在極度驚恐或面臨巨大威脅時,心神失控、極度害怕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 字面拆分:
- 魂:指靈魂,象征人的精神;
- 飛:靈魂脫離身體,形容極度恐懼;
- 膽:膽量;
- 裂:破裂,比喻勇氣完全喪失。
綜合意為“靈魂飛散、膽量破裂”,強調恐懼到極點的心理狀态。
結構與用法
- 結構:并列式(“魂飛”與“膽裂”并列描述恐懼的雙重表現)。
- 感情色彩:貶義,多用于負面情境。
- 近義詞:魂飛魄散、肝膽俱裂;
反義詞:鎮定自若、面不改色。
出處與例句
- 文學出處:
出自向春的小說《煤城怒火》第二十章,描述角色小島面對劉鐵追擊時的驚恐反應:“吓的他魂飛膽裂,關山一群保護着小島狂跑猛竄!”。
- 現代用例:
如《人民日報》1968年2月報道:“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魂飛膽裂,傷亡慘重。”。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創作中,強調對突發危險、超乎尋常事件的劇烈心理反應,例如戰争描寫、驚險叙事等。
提示:該成語與“魂飛魄散”可互換使用,但“魂飛膽裂”更突出“膽裂”的具象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魂飛膽裂:詞義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魂飛膽裂》這個詞在漢語中指的是極度恐懼或受驚吓到極點的狀态。它通常用來形容人在面對驚險或可怕的情境時,内心的極度恐懼和膽怯。
将詞語《魂飛膽裂》進行拆分:
- 魂(hún):部首“鬼”,總筆畫數9。
- 飛(fēi):部首“飛”,總筆畫數9。
- 膽(dǎn):部首“⺼”,總筆畫數9。
- 裂(liè):部首“衣”,總筆畫數12。
《魂飛膽裂》的來源和繁體寫法
據考證,《魂飛膽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一書中,用來形容人在面對恐怖場景時的極度驚恐和膽怯。
在繁體字中,詞語《魂飛膽裂》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詞語《魂飛膽裂》的寫法相較現代有所變化:
- 魂:魂字在篆書中寫作“魂”,字形表現為一個人的頭部和身體輪廓。
- 飛:飛字在篆書中寫作“飛”,字形由兩個飛翔的小鳥構成。
- 膽:膽字在篆書中寫作“膽”,字形上部為“⺼”,下部為“旦”,表示膽髒的外形。
- 裂:裂字在篆書中寫作“烈”,字形上部為象征火焰的“灬”,下部為“列”,表示物體被分裂開的形态。
例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
他聽到突然傳來的巨響,吓得魂飛魄散,站立不穩。
組詞:
驚魂未定、膽寒、魂不守舍、神魂颠倒。
近義詞:
驚恐萬分、驚恐不安、惶恐。
反義詞:
泰然自若、毫不畏懼、無所畏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