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枕頭。古代枕頭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兩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唐 溫庭筠 《更漏子》詞:“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慰夏孤》:“寳猊煙未冷,山枕夢成空。” 清 納蘭性德 《虞美人》詞:“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山枕”是古代對一種特定形狀枕頭的稱呼,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山枕”指古代用木材、陶瓷等材料制作的枕頭,其結構特點是中間凹陷、兩端突起,形似山峰,故得名“山”枕。這種設計既符合人體頸部曲線,又具有裝飾性。
在詩詞中常作為意象表達孤寂、閨怨等情感:
早期多為硬質材料,後期隨着紡織技術進步,逐漸出現軟質填充物,但“山枕”特指保持傳統山形結構的硬枕,多見于唐宋至明清時期(綜合、2)。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不同文獻中的用例,可查看《全唐詩》《納蘭詞》等古典文學作品。
《山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山上枕着頭休息,形容人沒有枕頭也能睡得很香,表示堅強不屈的精神。
《山枕》的拆分部首是山(shān)和枕(zhěn),其中山的部首是山字頭,枕的部首是木字旁。山的筆畫數為3,枕的筆畫數為7。
《山枕》一詞來源于古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飲流泉口號》中的詩句:“無多士師知山水,唯山枕我能高枕。”意思是山和水的景色沒有多少人理解,隻有山做我的枕頭,我才能高枕無憂。
《山枕》的繁體寫法為「山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山枕》這個詞的意思和構成部分基本保持一緻。
1. 他身無長物,但每晚在山上都能睡得很香,真是一個山枕之人。
2. 盡管困境重重,他仍然能夠保持山枕的态度,堅定地面對困難。
山水、山嶺、枕頭、高枕
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睡得安穩
怯懦、脆弱、易驚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