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普通人。 宋 曾鞏 《詠史》之一:“國士憂社稷,塗人養聲利。”《孟子·告子上》“好是懿德” 宋 朱熹 集注:“ 程子 曰:‘性即理也,理則 堯 舜 至於塗人一也。’”
(2).路人;陌生人。 宋 蘇洵 《蘇氏族譜》:“情盡則喜不慶,憂不弔。喜不慶,憂不弔,則塗人也。” 明 陶宗儀 《辍耕錄·河南婦死》:“婦已妻千戶某,饒于財,情好甚洽,視夫姑若塗人。”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十》:“子既娶婦,與父母别居異財,甚者不相聞問,雖較之 中國 父子賊恩,婦姑勃谿者轉覺稍愈,然以骨肉至親,不啻推遠之若塗人。”
“塗人”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普通人
指與特定群體(如家族、士人)相對的尋常人,強調身份或關系的疏離。例如宋代曾鞏在《詠史》中對比“國士”與“塗人”,朱熹注解《孟子》時提到“堯舜至於塗人一也”。
路人或陌生人
形容毫無親緣或情感關聯的陌生人。蘇洵在《蘇氏族譜》中寫道:“情盡則喜不慶,憂不弔,則塗人也”,明代文獻也以“視夫姑若塗人”描述親屬關系的淡漠。
部分資料(如)提到“塗人”有“栽贓陷害”的比喻義,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古籍或權威詞典,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宋代文獻《蘇氏族譜》等來源。
塗人是指用顔色、墨水等材料在人體上塗抹或描繪,常用于戲劇、藝術、妝容等方面。塗人可以改變人的外貌和形象,使人物更加鮮明、生動。
塗人的部首是水,是由三個筆畫組成的。
塗人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字典中,其意思是用顔料塗抹給人物增添色彩。隨着時代的發展和語言的演變,塗人的含義逐漸擴展,不僅僅局限于塗抹顔料,還包括化妝、塗抹彩妝等。
繁體字中的塗人為塗人,字形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塗人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差異。其中,塗用“凼”代替現代字中的“丿”,人用“亻”代替現代字中的“入”。古代漢字中的塗人具有一種古典之美。
1. 演員們化了精緻的妝容,塗上鮮豔的彩妝,才能更好地扮演角色。
2. 這幅油畫塗人栩栩如生,根本分辨不出是真人還是繪畫作品。
塗抹、塗鴉、塗改、塗飾、塗裝
化妝、彩繪、上妝、塗抹
洗去、清除、擦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