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子罕》:“ 子貢 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後因以“善藴”喻指待機施展才能。蘊,通“ 韞 ”。 唐 韋應物 《贈馮著》詩:“善藴豈輕售,懷才希國工。”
“善藴”是一個源自《論語》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人才待機施展才能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出自《論語·子罕》中子貢與孔子的對話:
子貢問:“有美玉在此,是藏在匣中,還是尋求識貨的商人賣掉?”孔子回答:“賣掉吧!我正等待識貨者。”此處以“美玉”比喻人才,“善賈(價)”指賞識才能的人,引申為等待時機展現自身價值。
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贈馮著》中寫道:“善藴豈輕售,懷才希國工”,借此表達人才不輕易顯露,期待被國家重用的心态。
該詞強調“時機”與“識才者”的重要性,常用于形容賢能之士暫未得志、伺機而動的狀态,帶有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色彩。
《善藴》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指善良和聰明的結合,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既善于品德行為,又具有優秀的智慧能力。
《善藴》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并且由兩個筆畫組成。
《善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如《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有“蔺相如聰明,而善藴,舉動有度,奇計無窮。”
《善藴》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善蔘」。
在古時候,「藴」字寫作「蘊」,表示包含和蓄積之意,與現代寫法略有差異。
1. 他不僅勤奮學習,而且待人友善,真是個善藴的年輕人。
2. 她擅長解決複雜問題,不愧是一位善藴之才。
1. 善良:有美好品德和行為的意思。
2. 聰明:智力敏捷、思維敏銳。
3. 才智:才華和智慧的結合。
1. 聰穎:智力敏捷、機智。
2. 明智:聰明、明理。
愚蠢:笨拙、不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