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褐的意思、馬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褐的解釋

馬衣。《左傳·定公八年》:“公侵 齊 ,攻 廩丘 之郛。主人焚衝,或濡馬褐以救之,遂毀之。” 杜預 注:“馬褐,馬衣。” 唐 王起 《被褐懷玉賦》:“馬褐同色,牛衣齊類。” 清 王士禛 《辛酉十一月紀事》詩:“不遑濡馬褐,況敢執象燧。”參見“ 馬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定義

“馬褐”指馬衣,即覆蓋在馬身上用于禦寒或保護的一種粗布衣物。該詞由“馬”和“褐”(粗布)組合而成,字面意為“馬的粗布外衣”。


2.曆史出處與文獻例證


3.用途與文化背景

馬褐主要用于保護馬匹,常見于戰争或日常勞作中。其材質為粗布,成本低廉且實用,體現了古代對牲畜保護的重視。在緊急情況下(如滅火),馬褐甚至被臨時用作工具。


4.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及古代注疏文獻(如杜預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褐

馬褐是一個詞語,表示馬的毛色為深褐色。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馬(馬匹)和褐(顔色)。馬的部首是馬,褐的部首是衣。馬褐的筆畫數分别是馬(10畫)和褐(14畫)。

來源和繁體

馬褐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六典》中,有關于皇宮廠庫的記載:“常服則加馬褐,初罷則加紫衣。”在繁體中,馬褐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馬褐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的漢字寫作「馬褐」(馬+赤),意思仍然是馬的麻色。

例句

馬褐表示馬的顔色為深褐色,可以用在下面的例句中:

1. 這匹馬褐色的毛發非常漂亮。

2. 農民騎着馬褐色的馬匹耕種田地。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馬褐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組成部分,形成其他詞彙,如馬褐色、馬褐毛等。近義詞包括駿馬、赤馬、栗色馬等,表示馬的毛色深紅褐色。反義詞是黑馬,表示馬的毛色為黑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