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 晉 陸機 《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本謂文思敏捷,成文迅速。後稱草率成文為“率爾操觚”。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太倉州志》:“於地方利病,剴切言之,洵非率爾操觚。”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九:“今人不知作詞之難,至於豔詞,更以為無足輕重,率爾操觚,揚揚得意,不自知其可恥。”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三節:“綜合而論斷之,自愧未能,尚須假以時日,悉心研究,非可以率爾操觚也。”
“率爾操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uài ěr cāo gū,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
“率爾”指不加思索、隨意;“操觚”指執筆寫作(“觚”是古代書寫用的方形木簡)。
最初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後逐漸演變為貶義,表示未經深思熟慮、輕率寫作。
詞義演變:
成語出自晉代陸機的《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原指寫作時的兩種狀态——有人隨意揮毫,有人沉思斟酌。後世多用于批評寫作态度草率。
該成語兼具褒貶雙義,但現代多用于提醒寫作需審慎,避免隨意敷衍。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文賦》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率爾操觚》是古代漢語中的成語,意為掌握權力而奮發有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能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事務并且積極進取。
《率爾操觚》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部首分别是:
率 - 州部首,共計8個筆畫
爾 - 爾部首,共計3個筆畫
操 - 手部首,共計15個筆畫
觚 - 見部首,共計11個筆畫
《率爾操觚》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是戰國時期的史書。在《左傳》中有一句話:“凡率爾之故而取觚而操之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何以獲得權力的情況下,你會拿來什麼東西并掌握它呢?其中的“率爾操觚”就是後來沿用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成語《率爾操觚》的寫法為「率爾操觚」。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成語《率爾操觚》的古時候寫法為「率爾操揮」。其中的「揮」是現代漢字「觚」的古時候寫法。
1. 他以《率爾操觚》的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事務,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 這位領導以《率爾操觚》的态度,帶領團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 率領:帶領、引導。
2. 操心:費心思、勞神。
3. 觚:拐杖、權杖。
近義詞:掌控權力、手握權柄。
反義詞:漫不經心、無所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