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手足。比喻兄弟。《梁書·邵陵攜王綸傳》:“豈可手足肱支,自相屠害?”
“肱支”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肱支”由“肱”(gōng,指上臂)和“支”(zhī,支撐)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手臂的支撐部分”。其核心比喻義為手足般的親密關系,特指兄弟之間的情誼。例如《梁書·邵陵攜王綸傳》中記載:“豈可手足肱支,自相屠害?”,此處以“肱支”強調兄弟不應互相傷害。
注: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肱支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腕關節或上臂。
肱支的拆分部首為⺼(肉)和支(支撐),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
肱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在古代,肱支的表現形式稍有不同,但其意義與現代相同。
肱支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臂脛,仍保留了肱支的基本含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舉例來說,在鐘部的象形字中,鐘的形狀由肌肉部分與扶手部分組成,這暗示了肱支的意義。
1. 他受傷後,他的肱支需要靜養。
2. 拉傷了肱支,他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
1. 肱骨:上臂骨。
2. 肱二頭肌:上臂雙頭肌,負責彎曲肘部的肌肉。
3. 肱動脈:位于上臂内側的血管,負責供應血液到上肢。
1. 膀胱:位于下腹部的盛肌囊,用于暫時儲存尿液。
2. 上臂:從肩膀到肘部的部分。
1. 下肢:指人體的下半部分,包括大腿、小腿和腳。
2. 上肢:指人體的上半部分,包括手臂、手掌和手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