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搔着癢處的意思、搔着癢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搔着癢處的解釋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語本 唐 杜牧 《讀韓杜集》詩:“ 杜 詩 韓 集愁來讀,似倩 麻姑 癢處抓。”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筆墨的,寫了下來,印了出去,對于有些人似乎總是搔着癢處的時候少,碰着痛處的時候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搔着癢處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搔着癢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成語解釋

基本含義:比喻說話或行為正合對方心意,讓人感到痛快、暢快之至。常用于形容精準抓住關鍵點或滿足需求的情景。

結構特點:動賓式結構,含中性感情色彩,屬常用成語,出自唐代詩文。

注音與繁體: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讀韓杜集》詩句:“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三、用法與示例

  1. 文學引用:魯迅在《朝花夕拾·<狗·貓·鼠>》中寫道:“對于有些人似乎總是搔着癢處的時候少。”體現對精準表達的感慨。
  2. 日常語境:可形容建議、言論等切中要害,如:“他的點評句句搔着癢處,大家聽得頻頻點頭。”

四、近義詞


如需了解更豐富的古籍用例或現代語境擴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搔着癢處》的意思

《搔着癢處》是一個成語,意思指自己找到了癢處,卻無法真正解決癢的問題,隻能勉強解渴、獲得片刻的舒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搔着癢處》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手、疒、疋,總共有9畫。

來源

《搔着癢處》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後漢書·吳漢傳注》。文中描述了吳漢在抵禦匈奴入侵的戰争中,使用計策使匈奴退卻,但并沒有真正解決匈奴問題,隻是暫時平息了戰亂。後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徹底或隻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功夫。

繁體

《搔着癢處》是該成語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搔着癢處》這個成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例如在秦漢時期,常常寫作「掻著癢處」,意思相同。

例句

他們隻是采取了一些表面上的行動,對于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簡直是在搔着癢處。

組詞

搔癢、治标不治本、搔首弄姿、橫行霸道

近義詞

治标不治本、圖窮匕見、敷衍塞責

反義詞

切中要害、化腐朽為神奇、有的放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