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公的意思、上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公的解釋

(1). 周 制,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為上公。《周禮·春官·典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 鄭玄 注:“上公,謂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為二伯。二王之後亦為上公。” 賈公彥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

(2). 漢 制,僅以太傅為上公。《後漢書·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 清 袁枚 《隨園隨筆·領錄尚書事更尊于尚書令》:“ 和帝 時太尉 鄧彪 以太傅録尚書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則置此官,猶古冢宰總己之義。”

(3). 晉 制,太宰、太傅、太保皆為上公。《晉書·職官志》:“ 晉 初,以 景帝 諱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師之任,與太傅、太保皆為上公。”

(4).公爵的尊稱,亦泛指高官顯爵。 唐 李華 《寄趙七侍禦》詩:“屬詞慕 孔 門,入仕希上公。” 明 何景明 《玉岡黔國地種竹》詩:“上公勳不忘,君子名詎朽。”

(5).傳說古有五行之官,封為上公,祀為貴神。其土正曰後土。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後因以“上公”指社神。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詩:“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迴。” 王伯大 音釋:“上公即社神也。”

(6).即太白星。《說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經》曰:“太白號上公。妻曰 女媊 ,凥南鬥食厲,天下祭之曰 明星 。”《史記·天官書》:“太白,大臣也,其號上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公”一詞的含義因朝代和語境不同而有所演變,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一、官職制度中的“上公”

  1. 周朝
    周制中,“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原為八命,若出封諸侯,則加一命至九命,稱為“上公”。其儀制(如宮室、車旗等)均以“九”為等級标準。

  2. 漢朝
    漢代僅以太傅為“上公”,地位高于其他官職,主要職責是輔佐皇帝,但無常設實權,多作為榮譽職位。

  3. 晉朝
    晉代将太宰、太傅、太保三者均列為“上公”,地位尊崇,多用于封賞重臣。


二、其他含義與引申

  1. 高官顯爵的尊稱
    廣義上可泛指公爵或位高權重者,如唐代李華詩句“入仕希上公”中的用法。

  2. 五行之官與社神
    據《左傳》記載,古代五行官(木、火、金、水、土)被封為“上公”,其中“土正”即後土,被奉為社神。

  3. 天文星象
    部分文獻中将太白星(金星)稱為“上公”,可能與古代星象崇拜有關。


三、曆史演變


“上公”最初是周代對三公加封的尊稱,後隨朝代更替,其定義和適用範圍發生變化,衍生出高官尊稱、社神、星象等含義。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公》的意思

《上公》是一個古漢語詞語,表示對官職高、聲望盛的人的尊稱。通常用來稱呼在朝廷做官的人,地位較高,享有一定權力和榮譽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公》的部首是“丨”(一),筆畫數為6畫。

來源

《上公》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官制,以及儒家對社會等級制度的觀念。在古代中國,官職分等級,上公是其中一個高級的官職,因此被用作對官員的尊稱。

繁體

《上公》的繁體字為「上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以《上公》為例,古代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結構更加複雜,但基本的意思和現代的寫法是相同的。

例句

1. 那位《上公》為人正直,勤政愛民,深得民衆的敬愛。

2. 他是一位《上公》,無數年來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 《上公》的地位使他在政府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組詞

1. 上位公:指地位高、聲望盛的人。

2. 下位公:指地位低、權力較少的人。

3. 上臣公:指在朝廷中擔任高級官職的人。

4. 公爵:指封建時代具有公爵爵位的貴族。

近義詞

貴人、顯貴、尊官。

反義詞

下賤、卑微、賤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