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公的意思、上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公的解释

(1). 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 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

(2). 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 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

(3). 晋 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晋书·职官志》:“ 晋 初,以 景帝 讳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与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4).公爵的尊称,亦泛指高官显爵。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属词慕 孔 门,入仕希上公。” 明 何景明 《玉冈黔国地种竹》诗:“上公勋不忘,君子名詎朽。”

(5).传说古有五行之官,封为上公,祀为贵神。其土正曰后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因以“上公”指社神。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迴。” 王伯大 音释:“上公即社神也。”

(6).即太白星。《说文·女部》“媊”字下引《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 女媊 ,凥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 明星 。”《史记·天官书》:“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上公”一词的含义因朝代和语境不同而有所演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一、官职制度中的“上公”

  1. 周朝
    周制中,“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原为八命,若出封诸侯,则加一命至九命,称为“上公”。其仪制(如宫室、车旗等)均以“九”为等级标准。

  2. 汉朝
    汉代仅以太傅为“上公”,地位高于其他官职,主要职责是辅佐皇帝,但无常设实权,多作为荣誉职位。

  3. 晋朝
    晋代将太宰、太傅、太保三者均列为“上公”,地位尊崇,多用于封赏重臣。


二、其他含义与引申

  1. 高官显爵的尊称
    广义上可泛指公爵或位高权重者,如唐代李华诗句“入仕希上公”中的用法。

  2. 五行之官与社神
    据《左传》记载,古代五行官(木、火、金、水、土)被封为“上公”,其中“土正”即后土,被奉为社神。

  3. 天文星象
    部分文献中将太白星(金星)称为“上公”,可能与古代星象崇拜有关。


三、历史演变


“上公”最初是周代对三公加封的尊称,后随朝代更替,其定义和适用范围发生变化,衍生出高官尊称、社神、星象等含义。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上公》的意思

《上公》是一个古汉语词语,表示对官职高、声望盛的人的尊称。通常用来称呼在朝廷做官的人,地位较高,享有一定权力和荣誉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上公》的部首是“丨”(一),笔画数为6画。

来源

《上公》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官制,以及儒家对社会等级制度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官职分等级,上公是其中一个高级的官职,因此被用作对官员的尊称。

繁体

《上公》的繁体字为「上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以《上公》为例,古代的写法可能更加繁复,结构更加复杂,但基本的意思和现代的写法是相同的。

例句

1. 那位《上公》为人正直,勤政爱民,深得民众的敬爱。

2. 他是一位《上公》,无数年来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 《上公》的地位使他在政府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组词

1. 上位公:指地位高、声望盛的人。

2. 下位公:指地位低、权力较少的人。

3. 上臣公:指在朝廷中担任高级官职的人。

4. 公爵:指封建时代具有公爵爵位的贵族。

近义词

贵人、显贵、尊官。

反义词

下贱、卑微、贱民。

别人正在浏览...

菴菴阿耶百世师备説材职蹅蹅忽忽搀挤诚使赤玉舄唇辅相连樗蒱初元大昏呆不腾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大兴都卢缘多一个饵钓法向加速度忿恚个人混合泳硅酸盐和平共处火漆家庭及第花跻陵进艸禁树窘促镌行炕屏客董客座梨萌李下无蹊禄算马蹄形迷踪廿四堆仆累清兴秋迁屈受融晶入气日三拳不敌四手声咳升踰奢汰似醉如痴铁朱体候王徐应刘无误伍壮香火院枭决薪刍